常常有人把周小川比作格林斯潘,其实周小川与格林斯潘有着天壤之别,在央行从计划经济下的财政部出纳身份脱胎未远时,他的一切货币政策只能随着宏观调控的指挥棒起舞
了解特定时代的典型人物,就能了解这一时代的运行脉胳。周小川就是这么一个典型人物,他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市场派人士的领军人物之一。
周小川身上纠结的各种现实矛盾与历史陈迹,通过经济运行的几次转折留下深刻烙印,就如同烙在了历史的案头,挥之不去。
周小川,人称人民币先生,历任央行行长只有他获此称号,可见他作为人民币代言者的公共角色,分量极重。这来源于如下事实,他是中国大型国有银行的拯救者,是资本市场与金融市场市场化的同情者,利率与汇率市场化的推动者,以及货币政策的重要决策者。
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其为2006年度“最佳亚洲央行行长”,原因是采取了多种手段致力于货币政策改革,促使人民币平稳升值得以实现。去年,中国人民银行不仅实施货币改革,而且还鼓励支持银行业的改革。
早在2001年7月,美国《商业周刊》“亚洲之星”评选中,时任证监会主席的周小川被评为“决策者之星”。因为他在证监会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中国的证券市场越来越像美国的‘华尔街’而非赌城‘拉斯维加斯’”。
这位英语流利的官员,在国际金融界有良好的口碑,其市场为魂的技术派官员形象深入人心。
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本轮经济改革,历经两次重大转变:一是80年代的激进的改革方案与改革者一起从激进转向渐进;二是从改革大方向的宏观探讨,日益转向具体的技术方面的探讨。
无论激进还是渐变,无论是方向性的宏观把握还是技术性探讨,周小川都站在风口浪尖,他从80年代的整体性改革方案的推崇者、宏观改革方向的前瞻者,转变为90年代之后的渐进主义的信奉者,以及典型的技术派官员。
但周小川真的是一个纯粹技术派官员吗?
寻找包治百病的整体方案
以80年代为分界线,周小川的理论出现裂变,前期担任理论工作时,偏重于激进路线的改革;担任具体实务之后,更多地成为渐进式改革的辩护士。这是角色变化所致,也是理念上的变化,更是俯首于客观约束条件的表现。
1985年之前,周小川主要作为研究人员从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政策性研究。1986年任国务院体改方案领导小组成员,进入当时极具影响力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并担任副所长。
这个研究所汇聚了当时的一批知识界人士,从各个方面对中国改革道路挥洒意气,激扬文字。他与吴敬琏先生由此结缘,而吴敬琏的课题小组中一群市场化卫士如楼继伟、李剑阁、郭树清等人,日后继续互相扶持以各自不同的实际行动阐述对于市场化的理解。
而周本人的文章范围极广,涉及企业与银行的关系、社会保障、经济开放等各个方面。这种激进思路,在周小川、吴敬琏等人合著的最早著作《中国经济改革的整体设计》一书的书名中就能见出端倪。这些书生意气者试图为中国改革找到一条包治百病的整体方案。
然而,中国不是俄罗斯,周小川等人在系统论影响下的系统改革理论遭到否定,摸着石头过河成为既定方针。尽管当时的激进色彩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仍然随处可见。但这种激进发展模式很快被80年代末期急剧转变的政治现实打断,画上休止符。
周小川幸运地身处历史巨变时代,既是历史的有力推动者,也被历史潮流裹挟向前,在成为历史标志性节点的事件上都有他的身影。他不仅参与起草中国资本市场的蓝图,还与同道一起为当时热点的国企改革的方向划上轨道。
1987年7月由世界银行和国家体改委联合召开的国有企业改革讨论会,史称“钓鱼台会议”,有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和陈清泰、周小川、郭树清等人参加,根据企业理论的最新发展和国际经验对国企改革进行深入的讨论,弄清了有关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国企改革走出“放权让利”误区、进入制度创新的正轨铺平了道路。
1994年召开的“中国经济体制的下一步改革国际研讨会”,哈特、米尔格罗姆、麦金农、刘遵义、青木昌彦、陈清泰、周小川、钱颖一、许成钢、楼继伟、李剑阁、吴晓灵、谢平等人参加,史称“京伦会议”,超前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组为多元持股的现代公司,这些公司必须确立有效的公司治理,资不抵债的企业应当在债权人的监督下进行重组等等。
这些基本理论框架当初貌似激进,如今水到渠成。80年代超前的配套改革论同样在当下的中国社会才寻觅到合适的土壤,历史需要机遇,改革者需要智慧与耐心。
·经济聚焦:第六次加息释疑 07/12/29
·中国11月CPI再创新高 07/12/29
·周小川暗示加强调控 07/12/29
·王岐山为什么值得投资者期待 07/12/29
·叶檀:货币减肥解决经济周期性痉挛症 07/12/29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