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上海,找房子住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不少公寓其实有两个名称,一个是房屋经纪所说的,也就是传开了的名字,另一个则是挂在建筑物上的标准名称。例如,经纪说的“杰士豪庭”,其实就是“长发大厦”;“阳光威尼斯”,正名是“阳光建华城”,而“欧洲映象”和“西雅图”,原本应该分别叫作“燕宁苑”和“嘉萱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令人感到混淆的情况呢?经纪解释说,广为人知的名称是众多开发商为了吸引眼球,在推广宣传特定房地产阶段,打出的广告词,并不是这些公寓小区的标准名称。
那既然叫开了,又何必画蛇添足般用回正规的名字?经纪又有话说了,说是中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不希望让建筑物的“豪华”名称扩大贫富之间的心理距离。
事实上,上海居住区和建筑物的命名必须遵守一套规定:一般不以人名或外国地名命名,也不使用“中国”、“中华”、“全国”、“国家”、“国际”、“世界”之类的词语,如果要使用,申报人须提供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意见书。此外,使用“广场”、“城”、“中心”和“别墅”等字眼,用地面积要达到一定标准,而“楼”、“大楼”和“大厦”等字眼的应用,也得符合一定的楼高标准。
或许是有关规定过于详细、繁琐,让人眼花缭乱,大家也就没有遵守规定,又或许是发展商想钻”法律漏洞“,既然不能正式申报心仪的名字,就决定以“口传”的方式广泛使用不规范的名称。
不管建筑物“名不正”的问题如何形成,这个“乱象”不久前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决定对上海建筑物和居住区名称进行一次梳理,活动预计将维持一年,梳理后确定的名称将进入数据库,进行标准化管理。
这一来,上海中山东一路一带以“外滩”(The Bund)为品牌的高档商业大楼,都涉嫌擅自更改建筑物名称或地名了。上海市规划局认为,“外滩”是区名、非路名,如果让区内某条街的建筑挂上“外滩X号”的牌子,很容易与现有的路名及门牌号混淆;如果区内其他街道上的建筑物也都用“外滩X号”,也肯定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
通过名字呈现比较时髦、雅痞士,甚至是较class(高级)的形象,这种做法并不限于上海。杭州一位地名研究者两星期前发表研究结果,指出杭州357个楼盘中,在对比“宣传物业名称”栏与“标准名称”栏目后,两者完全相符的只有51个,当中不少就采用带欧美色彩的名称。
在新加坡,建筑物虽不至于“名不正”,一些组屋邻里的名字和街名,却也常造成混乱的情况。几年前,盛港与榜鹅新镇开始用Anchorvale、Compassvale和Edgedale Plains等英文街名时,就一度为不谙英文的居民造成不便。街道与建筑物命名局当时说,只要无伤大雅、不引起负面情绪,并没与现有的路名和建筑物名重复,当局一般都会批准业主提出的名字。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首次出现禁建区 07/07/04
·土地流转会改变拿地方式吗? 07/07/04
·探秘“红顶商人” 胡雪岩江南第一豪华大宅 07/07/04
·领略真正的零耗能建筑 07/07/04
·香港和内地房地产市场发展特点 07/07/0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