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一批具有革命性标志的建筑设计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心态。那时二七广场四周的建筑群,就是那个时代建筑设计的写真,它的政治意义要大于它的美学意义。
上个世纪70年代的郑州建筑是恢复性的建筑,由于历史欠账太多,还也还不完,火柴盒似的建筑最能体现多快好省了。有灵气、有思想的建筑设计师在70年代里都是“花架子”的代表,鲜受重用。
上世纪80年代重新进行了外饰的郑州市市政府大楼,无论是色彩,还是线角,都给人亲切、庄重的观感,这感觉让人很舒服。郑州市建筑设计方面的一位总建筑师结合这个时期的建筑特点谈到,建筑在城市中应该是亲和的。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崛起”成了城市建筑的代表性符号。看谁设计的楼高,看谁的楼用上了现代的建筑材料,谁就是“先锋派”。
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的建筑师们遭遇了一些有王者气派的暴发者的左右。他们恨不得一下子在自己有权力开发的那块地皮上复制出帝王的影像,移植来欧美的风格,缩微世界著名建筑,拷贝出盛唐一条街、北宋一座城。
21世纪开始,我们的城市建筑就和城市的招商形象联系到了一起。这个时期的建筑无不打上个人的审美烙印。这边拆旧的,那边建新的,如今干涉少了,但业主们认可的审美标准,设计师们往往是拧不过来。我们的建筑真的能设计成“凝固的音乐”吗?
·2007年度中国风尚大奖 07/11/12
·07博鳌嘉宾演讲 07/11/12
·07博鳌将载入史册 07/11/12
·地产精英 博鳌论剑 07/11/12
·恒隆上海狂赚4.28亿 07/11/12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