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房地产全国扩张的背后,是需要整个企业在管理和经营上全面跟上的,这个过程最终就会形成一个根本的质变。”
观点网:华南房地产经历20余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您觉得华南房地产企业处于怎样的一个大环境中?
汪能平:华南房地产企业逐渐发展壮大,与一直以来的经济环境是分不开的。首先我认为,珠三角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大背景。珠三角经济的腾飞为房地产市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整个珠三角经济的腾飞,赋予了这一区域足够强的房地产的购买力,也由于购买力的拉动,珠三角崛起了一大批的房地产企业,这就是华南房地产企业发展的一个时代环境和经济环境。其次,良好的经济环境,使得大批的开发商同台竞技,成就了众多的房地产企业,锻炼了大批的房地产人才。这样,华南房地产企业中高手如云,一部分优秀的企业脱颖而出。这些企业创新手法层出不穷,企业治理结构逐步完善,项目操作逐步娴熟。万科、富力、中海等等都是逐步从华南走向全国。
观点网:华南开发商在逐步的发展中,有着怎样的一个变化过程?
汪能平:刚才提到过,华南的房地产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在以前的发展中,我认为是一个缓慢量变的过程,而到了现在则处于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过程中。这个质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开发商会发生质变。因为华南一些大城市可开发的地越来越少,在项目操作的空间越来越小的时候,它必须是在抓好企业结构,抓好内部治理,抓好人力资源上下功夫,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第二,由于可开发的项目越来越少,以及消费者要求的提升,每一个项目都做得越来越精细,最大程度地开发每个项目的价值所在。第三,政府的治理也在逐步变化,倾向于精细化。一个原因是政府本身有了治理的经验,另一个原因则是开发商的精英化,使得政府重点调控的范围缩小,也就有更多的精力做好相关工作。第四,房地产人才队伍成熟起来,大批房地产人才开始分化。一方面,优秀的人才主导房地产市场风云,另一方面,一大批房地产人才走出华南,进入全国房地产职场。在以前房地产企业发展的上升期,需要很多相关的人才,如今房地产企业开始向精英化发展,人才出现分流是必然的。
观点网:今年华南开发商全国扩张的势头很旺。
汪能平:这是我想提到的。华南开发商的这个过程,既是一个量变,也是一个质变,为什么这么说呢?由于华南房地产的空间越来越成熟,大批企业开始选择扩张,这个扩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量变。而全国扩张的背后,是需要整个企业在管理和经营上全面跟上的,这个过程最终就会形成一个根本的质变。
观点网:“十一”期间,深圳房地产市场遭遇冷场,最低一天只成交6套新房。从整个十月新房成交的数据来看,成绩也并不理想。您认为深圳楼市的这种情况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汪能平:房地产市场上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在1999年到2000年的时候,当时开发商也是很困难,03年之后,房地产业才逐渐红火起来。市场发展到如今,购房者、开发商、投资者各个方面都相当理性了。其次,政府近年来频繁的调控让整个市场已经有了免疫力。房价高低,销量如何,总的来说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的,政府调控政策更多是市场之外的行为。
观点网:您认为这种情况将会如何发展呢?
汪能平:最近看到中央台的一个节目,其中就谈到了这个问题,我对里面的观点比较认同。就是说购房者看到政府调控政策和金融机构的一些调控,现在可以持币观望,导致短期的成交量会下降。但是有一点,该买房的人最终还是要买的。尤其是年轻人,结婚、生子、养老等等因素都促使着他必须买房或者换个更大的房子,这种刚性需求是无法抑制的。所以说目前的市场可能会暂时平静一下,但是以后怎么发展,还是要看供求关系。
我认为房地产市场会继续保持目前的发展,因为一线城市的刚性需求相当强烈。首先,深圳、广州这些城市化程度高的城市,每年人才流动带来的需求有很大比例;其次,高校扩招也为各大城市带来了不少自主性的需求;而目前,70年代生人近年来正是生育的高峰,他们也有一定的购房或换房的能力。所以现在看来,这种需求仍然会拉动房地产交易。
观点网:您认为资本市场对当前中国地产的影响有哪些?
汪能平:影响是显而易见的。04年的时候,股票市场开始火爆,当时有十几万亿的居民存款,投资需求非常旺盛。现在很多人认识到股票市场的投资风险,于是转而投资房地产,这是民间资产。金融机构每年也会有大量资金寻求投资,对开发商,对购房者,金融资本尽可能找到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途径。从这几年的现象就能看到,往往几大金融机构上半年就会完成全年贷款额度的大半,然后下半年出现信贷紧缩。
观点网:近年粤深港房地产之间互融互动相当频繁,广州主流媒体今年也一直密切关注“深圳炒房团”,您如何看待现在这种区域互动的现象?
汪能平:我认为现在媒体上关于“炒房团”的报道是炒作大于实际,以前香港人在深圳购房,媒体并没有多大的反响,反而是深圳人在广州购房,却要闹得人心惶惶。其实粤深港地产之间的交流互动,是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异地投资也是资产逐利的正常表现。现在很多说法都是言过其实了,总的来说,置业的多元化才是一个良性的市场必备的。
·“城市·观点论坛深圳行”的前沿观察 07/10/31
·地产金融风暴下月“席卷”深圳 07/10/31
·陈洪志:宏观调控是一道门槛 07/10/31
·汪能平:华南地产正经历量变到质变 07/10/31
·城市·观点论坛深圳行:一线城市地产大变局 07/10/31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