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房地产业纳税额增长64.29%
2007年9月8日,2006年“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出炉,这项由国家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和中国税务杂志社联合推出的榜单显示,房地产行业去年纳税额同比增长64.29%。
然而,百强榜上,无一湖北房企。
并非为了攀比,而是在当前的市场机制内,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努力“避税”。所以,此榜单又有了更深层的意义。
湖北房企榜上无名
没有一个行业像房地产这样备受争议。当2006年度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出台,更多的新闻焦点,都是围绕着房企进行:合计纳税额167.31亿元,较上一年增长64.29%。
在一系列的新闻背后,与湖北息息相关的是:百强榜上,湖北企业缺席。
总体看来,京沪各有27家企业上榜,名列纳税重点城市;广东9家企业上榜位列次席;探花是深圳、江苏、浙江、天津,各有5家企业上榜;此外,青岛上榜企业3家;宁波、福建、云南、大连、厦门分别是2家企业有名。
对此,武汉房地产开发企业协会张嘉东认为,“湖北无开发企业入榜表明,湖北房企的实力还有待提高。”
今年纳税走势良好
在40大行业中,房地产企业纳税比重已达1.62%,2006年较上一年提高0.36个百分点。
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中分院分析师李国政说,这表明,在过去的一年中,房地产正以“飞一般的速度在发展”。在他看来,“飞”一是指开发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也指房价的飞速增长。
李国政表示,2007年中国纳税百强榜上,房地产企业肯定会有更大的手笔。他认为,上周,房地产纳税巨头万科表示,今年1—8月累计纳税额约31亿元,已超过了去年全年的纳税额,同比增幅达到110%。“这无疑将刺激其他品牌开发商。”
宏观分析,房地产税收的增长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去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9382亿元,较上一年增长21.8%。
“尽管国家从税收、土地等方面出台了系列政策抑房价,但在需求强劲、股市长红、政策滞后等因素作用下,调控效果并不明显。”李国政分析,税务系统加大对房地产业的税收监管、提高征收效率也是一重要原因。
避税过多影响纳税能力
争议背后,更多的是质疑。
焦点在于两个榜单。一方面,每年的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上,富豪人数增长最多、富豪人数最集中的行业就是房地产行业。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纳税并不突出。“行业发展良莠不齐且过于分散,是房企在纳税舞台上难以突出的原因。”武汉湘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程连英如是说。
另外,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今年国税总局宣布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后,请纳税代办机构做纳税规划以求避税的房企暴增。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消息称,自从今年1月份国税总局“187号文”发布以来,请纳税代办机构做“纳税规划”的房地产企业暴增3倍。
而在一则报道中,北京某会计师事务所的杨林称,开发商在房价上涨中赚了个盆满钵满,但在纳税上特吝啬,尤其是偷逃土地增值税,“能避一点是一点”。
在业内,不少开发商都道出隐忧:大部分城市还没有制定土地增值税清算细则,“这为房地产企业留下避税空间。”
但可以想到的是,当政策完美落地,可以期待房企在纳税上有更好的表现。
链接:纳税侏儒的华丽转身
转身又见“纳税榜”。与2004年不同,这一次,房地产企业终于扬眉吐气。
2004年,纳税500强,前300强无一房地产企业;2006年,房地产行业中有5家企业入围纳税百强,广州碧桂园位列私企榜第一。
“华丽转身”的背后,有宏观经济条件的影响——房地产业发展强劲;也有宏观调控的引导——税务系统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加大,开发商逃税渐难。
“纳税侏儒”背后的意义是:每年的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上,富豪人数增长最多、富豪人数最集中的行业就是房地产行业,但相应的纳税榜上,却风光大减。
而近几年来,在有些地方,房地产业对国家税收的贡献的比例,甚至可达40%。该行业对地方税收的刺激力,已毋庸置疑。
然而,转身之后,看见什么?并没有人太多追究。如果较一较真,可以发现,高税收背后正是高房价的支撑。
从整个经济链来看,地方政府卖地——开发商卖房——银行放房贷——投机者买房——开发商纳税。
税收,是整个房地产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个数据的增长,正表明前面环节的同性增长。当绝大部分市民都叹买房难时,谁还在喜房地产纳税增长快呢?
·浙江城镇土地使用税提高10倍至20倍 07/09/13
·2006年度房地产企业集团纳税名单 07/09/13
·非洲“威尼斯”贝宁 07/09/13
·南京公积金本月起只贷一次 07/09/13
·星河湾:高端市场比拼产品升级 07/09/13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