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月12日,早晨,荷兰建筑家库哈斯,来到他通常下榻的北京饭店前厅,我们一起讨论,当时刚刚在柏林新国家美术馆结束的OMA/AMO的Content展,世界巡回展到北京的事情,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关于北京展的场地。库哈斯像往常一样繁忙,然而贴身道具只有一件,就是索爱手机,通过这台手机,库哈斯连结着世界。
虽然是讨论关于中国Content展的事情,但是有另一个工作在我们8点到来之前已经谈完,那就是东京的CBD—西新宿的一个项目投标。
一个用淡蓝色泡沫塑料做好的研究模型已经放在旁边,它像战争的残骸横躺在那里,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个项目的详细情况,直到10个月之后,日本媒体对这个提案所进行的评价见注文字之后,我才惊讶那是一个多么令人震撼的构思。
我们把在两个亚洲大城市,同样是为了CBD地区的提案加以比较之后,就会发现他们在美学上的跨度如此之大。OMA为北京CBD地区设计的中央台新址大厦,虽然获得通过并且于2004年9月下旬动工,但是有关它的争论仍然不休。然而央视大楼的设计究竟怎样?他在未来与新北京这座城市是怎样一种景观?那只有到他竣工之后才能知道。
迷你城市CCTV
CCTV只是为了未来城市的一种实验,库哈斯要做的其实是一个迷你城市。老库说:“CCTV的形态说明,都市自身可以获得围合性的空间。”库哈斯正是通过CCTV方案,质问摩天楼的原理和倾向,从而创造新的城市,他不想在纽约曼哈顿和东京西新宿这种摩天楼的坟场,轻易地再追加一栋,因此他高度评价了中国人在接受CCTV方案的度量。
库哈斯说:“或许,这是中国人不能想像的建筑,但确实是只有中国人才能建造的建筑。”他是这样评价创意和现实的关系。
如果说,2002年10月中标的央视大楼,其设计之大量,无论从造型还是结构上,都向建筑界提出挑战,但最后的争论焦点还是结构和所花费的费用问题。然而,一年之后,OMA为东京的CBD设计的方案,我们不知道落选的细节,但显然不是因为结构问题,而是那种像废墟一样的摩天楼,和这一设计所呈现的美,实在难以让一般人接受。
东京CBD的库哈斯
一天,星期六的下午,库哈斯在东京CBD的西新宿摩天楼的前厅远眺,他说:“这条街和超高层大楼已经死了。”库哈斯看到的是那些溶入灰色云层的摩天楼群,以及街道上稀少的人群气分,让来到这个CBD的人略感凄凉。
西新宿CBD,是日本上世纪60年代经济高速成长期,被计划的都市产物,白天,平时和周末人口比例的急剧变化,暴露出这个都市核心区的弊病,人们对这种到了夜晚和周末,整个地区就变成死城的现象有着不绝的批判。库哈斯正好看到星期六的风景,他自然流露出这样的感叹:“原来星期六的商贸街区是这样的?”然而,库哈斯所看到的一切,都将成为他日后讨论城市问题的素材,因此,西新宿CBD的经历,像鲜烈的图像留在他的脑海中。
其实,库哈斯早就开始注意大都市中“摩天楼之死”的问题,正是由于这种长期思考的基础,才使他放弃被邀请参加纽约新世贸中心的投标,进而转向北京,对可以在想见的未来都市提出新的摩天楼方案,西新宿CBD提案是继北京之后的活动。然而“摩天楼之死”现象,正是库哈斯重新考虑大都市摩天楼的出发点。
三位一体的摩天楼
那么,让我们看一下西新宿CBD是一个怎样的方案?它是要在繁华地区设计一所专门学校的新校址,在新宿摩天楼如此林立的地区,建造高层学校已经不是新鲜事,因为这样可以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场所和建筑设计都会为提高学校的形象加分。
然而这个设计有非常奇特的要求,甲方希望,能够将三所学校以共同体的形式,在这所摩天楼中共存,也就是说,那些前厅、电梯等部分可以共同使用,而其它部分应该独立存在,即希望是三位一体的摩天楼。
然而,基地的现状是,西新宿超高层塔楼林立,基本上都是那种“箱子”形状,而新校舍大楼设计的关键问题是3校既独立又统合,一般来说这不是一个难题,但是,OMA的设计总是让人出人意外。
其实库哈斯是OMA真正的灵魂人物,他总是从不同的视点捕捉事物。他非常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就是,设计者轻易地满足甲方提供的任务书上的要求,因此,当库哈斯在设计研究现场出现之后,局面会立刻改观。
废墟设计的震撼
一天,库哈斯来到堆满至少有一百个以上,“三位一体”摩天楼的设计模型桌前,设计小组向库哈斯一一说明他们设计的方案如何有质量,如何满足功能需要等等,然而,库哈斯却发现其中一个研究模型,是整体外观还是由许多箱子组合而成,但是许多应该有“箱子”的部分已经从楼体消掉,这时,库哈斯兴奋了,他说:“这是被毁坏的摩天楼,所以最合适这个街。”他对这个设计感到困惑的人说:“请看米盖朗基罗的雕刻《奴隶》系列吧!”于是扬长而去。
这个雕刻系列中的《觉醒》,是捕捉人从石头中生出来的瞬间,在现场,这个《觉醒》的照片和模型并列在那里,所有的相同点,以及这个构思的原点,已经再清楚不过地呈现出来。库哈斯评价说:“在这个摩天楼群中,这个建筑是唯一将内部和外部空间同时呈现出来,成为一座被开放的摩天楼。”这是一种建筑专业的说法,实际上,我们从这个设计的外观,直接想到的是,从“9·11”被撞击之后,而暂时没有倒塌的世贸双塔的外观,正是这种废墟的震撼,带来生命的再生,客观上更强化了生命的意志。
库哈斯对那种把摩天楼的许多功能“内部化”,然而外部和都市的关系非常稀薄持怀疑态度。他认为,这个设计,是从所谓的现代建筑和超高层大楼的“箱型样式”束缚中,解放出来的尝试,从这种丰富的、自由的、独创的“形态”和解放这一个视点来看,他是向那些大都市的摩天楼坟场挑战。库哈斯最后说:“原来那种样式已经留下很少,这个建筑容易和西新宿建造的超高层谐调,然而他容易被注目,让人吃惊,诱惑畏惧。”
·扎哈·哈迪德建筑界的“女魔头” 07/08/14
·美的都市、丑的都市——现代景观论 07/08/14
·谁偷走了城市的个性 07/08/14
·建筑业等待下一个贝聿铭 07/08/14
·中国建筑师的未来迷局 07/08/1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