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板
  • >> 观点网 >> 建筑·城市 >> 正文
    谁偷走了城市的个性
    https://www.guandian.cn综合2007-06-22 10:40:05来源: [ ]
    发表评论 打印文本 关闭

      “国际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展览会”上,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库哈斯如此调侃中国同行:“中国建筑师的数量是美国建筑师的1/10,却在1/5的时间内设计了五倍数量的建筑。”

      中国人综合世界各地著名城市的片段印象,逐渐画出了现代城市的标准像:高楼、高密度、大广场、宽马路。

      上海在过去十年中新建的摩天大楼数量,比整个美国西海岸全部摩天大楼的总和还多。细长的、圆柱式的、尖的、金的、纯玻璃的,愈高愈威风,看上去“很国际”。

      一个城市一个大广场,广场上必有喷泉和一排罗马柱;仿照烟花的装饰灯,从江南到塞北,遍布神州大地。全国各地的小城镇,白瓷砖贴满楼房外墙;古文化一条街,灰瓦顶红柱子,再挂几盏大灯笼。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张在元教授这样批评中国城市的“流行病”——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的“锦绣中华”、“仿古一条街”开始,经过90年代的“广场风”、“新天地”一直到21世纪初的“大学城风”以及“会展中心热”,“危害至深的首要问题是跟风。”

      “规划正在变成城市魅力的敌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周榕说。举目四望,“规划”所到之处,城市原有魅力尽失。

      谁该对中国城市“千城一面”的现象负责?作为对建筑设计方案有最后“拍板权”的地方政府领导,有的一味模仿大城市的设计模式,有的追求“政绩效应”,往往忽视了城市已有的文化积淀和个性风格,进而抹煞了建筑师个性和理想的张扬。

      “做城市规划的人本应是理想主义者,但工作两三年后,他的理想就被磨去一半。如果他还想吃这口饭的话,五年之内一定会变成彻头彻尾的妥协论者。”周榕这样比喻,“如果有人对城市犯了罪,规划师绝对不是主犯,但他也一定难逃干系。”

    相关文章

    ·房价依旧偏高 北京限价房难成救世主 07/06/22

    ·漫话玻璃 07/06/22

    ·捷克波希米亚漫游记 07/06/22

    ·针对王石“泡沫论”,万科地产高层立即“补镬” 07/06/22

    ·股权转让京泰实业 光明广场重现光明 07/06/22

  •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

观点 © 2005-2006 guandi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B2—20050206] 关于我们 | 业务联系 | 友情链接
网上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