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买房人自救中心”借助网络在榕衍生。该中心面向全国,用奖金激励的方式鼓励买房者揭露开发商、中介的违规行为。比起此前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不买房行动”,其组织者认为那就像“猪肉涨价了,就提出不吃猪肉一样”,是“消极”的、不现实的,而己则更胜一筹,已转变为积极的、提倡消费者使用“监督权”的“买房自救”,是反对高房价意识的第二次觉醒!
“消费者监督”的本意固然不错,可“自救中心”是否仅仅是组织者的一厢情愿?是否会再成为开发商眼中不以为意的“网络游戏”?
事件
倡导“自救”的觉醒
昨日(7.24),一篇名为《“不买房”行动一周年祭》的文章在互联网上颇为扎眼。这个新近申请的网站显然已经引起了一些网民的注意。
作为“买房人自救中心”和其“公益奖励金”的载体,网站面向全国呼吁买房者在房价高涨的今天,应形成“自救”意识并发布了征集令:“你中考的政治题里有一道:‘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有什么意义?’从明天起,如果你发现了买房过程中的‘不对劲’,拿起你的笔记下来,或者拍摄下来,来传给我们……”鼓励民众在购房过程中行使“维护”和“监督”的权利,不算什么新鲜事。稀罕的是,这个网站居然颇为大度地成立了“公益奖励金”,并且可申请奖励金者面向全国。
网站声称:已募集买房人自救金(意向)两万元,征集托管机构。和奖励金一起,网站还面向全国“招贤纳士”:100位律师和房地产志愿者。全国各省GDP总量前5名的主要城市购房者凡举报开发商、中介等特定几类违规行为的,经该城市主要媒体报道核实,或当地合作律师楼见证,或经由当地房地产主管部门受理并完成处理意见的,将资料上传到网站,即可获得500~1000元不等的奖励。
其组织者王剑超告诉记者,这是一个提倡消费者使用“监督权”的“买房人自救中心”,希望通过买房人自己的努力,依据现行调控政策为工具,用消费者的力量落实这些政策,用民众的监督权挤出楼市中不健康的价格泡沫。
揭露违规行为有奖
网站针对开发商、中介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几种常见违规行为,并设立奖金鼓励民众监督。
王剑超给记者举了个例子:经常有开发商声称某项目“开盘当日即销售80%”,而实际上,福州市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网上仍公布有大量的可售商品房房源,购房人要求购买时,开发商拒绝销售,故意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借机抬高房价,这种虚假信息实际是一种欺诈行为。还有故意囤房捂盘的违规行为,这种情况在全国很普遍,具备办预售许可证的条件,却拖延办理。在重庆考察时,一楼盘已经具备销售条件,却分成5份申请预售许可,分次销售,即变相拖延开盘捂盘囤房。如果购房者能够及时发现,并经过媒体报道或当地合作律师楼(现福州已寻得免费见证合作律师行)见证等,则可取得奖励金500元。
还有开盘前雇用民工排队制造紧张气氛,北京某盘曾一次性雇用两百多名民工排队;开盘时,让部分房源被中介或内部员工等虚拟“客户”,以高于原价20%的高价签订合同;中介以此价格为“标杆”,开始到排队的真实购买者中去兜售,哄抬价格。开发商没房子了,中介却钻出了一大堆期房房源等等,这些违规行为也在揭露举报之列。
相对于二手房中介而言,拒不执行建设部要求的银行资金监管,或通过担保公司等非银行渠道逃避监管等行为,对消费者造成的伤害是更直接巨大的,所以“公益奖励金”则放大了奖励金额到1000元。举例上个月福州一中介闭门卷款事件,二十多万元购房定金、预订款等不知所踪,十几人受害。还有包括中介利用买卖双方“背靠背”交易的不透明,大“做差价”;公开刊登期房房源,通过公证等渠道从事违规二手期房交易,以及串通炒家或以自营方式来炒买炒卖楼花与房号,非常普遍。
质疑
记者:有业内人士认为你的做法过于理想化,很幼稚。
王剑超:说话的人可能是地产商、既得利益者,目的无非是攻击我们这个行
动。我的行动目前还在起步阶段,没有伤害到任何人、任何负责任的地产商。
我们针对的是不良的、有违规行为的地产商、中介,而不是有社会责任的地产商。如果不良地产商能受到公众有意识的监督,并曝光于众,我不相信开发商还能够继续轻视“买房人自救中心”的存在。从“不买房行动”的影响力上就可以看到,在房价这个问题上,市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清醒过。我发起行动的目的,不是要跟房产商对着干,而是选择了行使我们消费者应有的“监督”和“维护”的权利,只要大家都这么想,就能形成一股合力,最终达到影响市场,挤出楼市中不健康价格泡沫的目标。
记者:有人说你是在炒作,并从中赚取名利。
王剑超:我不反对别人说我是在炒作。就事情本身而言,你不可以否认,它是一件很有操作意义的、利于市场发展的好事。既然对规范市场有利,那就需要炒作,需要借助很多的媒体将我们这个“买房人自助中心”宣传出去,把我们的“公益奖励金”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参与进来,用民间的力量落实现行的调控政策。
这事情做得不好,我就是那些不良开发商用来取笑的一个谈资,做得大了,也有可能引火烧身;至于利嘛,目前这启动资金是我通过个人的社会关系募集到的,我是在替这个社会公益事业“化缘”,我把自己要来的钱送去给别人花怎么还落人口实?而今后,如果做得好了,有来自社会各界的捐款,那么我将找一个托管机构来管理这笔经费。
我所希望的不是被人狭义、贬义化了的“炒作”,而是直接就事情本身有益的推助,对我个人而言不需要任何的名利效应。做这些事,不是为了和谁对抗,我只是这个公益事业的“点火”人,希望得到更多的呼应。
记者:“个人合作建房”、“不买房行动”都以失败告终,你相信消费者力量吗?这“买房人自救中心”未来会走多远?
王剑超:说“个人合作建房”,怎么把地变成房,我找遍了所有的法律法规,目前都找不到支持它存在的依据;“不买房行动”,就像说“猪肉涨价了,我们就不吃猪肉一样”,这可能么?太不现实了。它们都有无法长期维系下去的弱点所在,而我的“买房人自救中心”没有,应该说是无懈可击的。
看着房价节节攀升,一直没有参加博弈的一方就是广大民众。这主要是受到了两个条件的制约:一个是力量整合的问题;再一个就是参与渠道的问题。在我看来,开发商、中介等形成了共同利益。这个共同利益如此强大,以至于普通的消费者难以撼动其优势地位。难道我们永远只做“游戏旁观者”吗?我做的,就是发起公众来搭建并且做大这个平台。
我不敢去想象未来,但未来也许是超乎想象的。“买房人自救中心”的发起就作为“不买房行动”失败一周年祭吧!
编后
近年,福州官方统计房价虽然有所稳定,但有专家认为,这也只是和国内大部分城市一样,做了个“数字游戏”———即通过城市边缘大量中低价房的供应,拉低整个城市的平均房价数字,而掩盖了主流实际房价———城市中心区房价仍然快速上涨的事实。
从早前的“个人合作建房”到“不买房行动”,再到如今的“买房人自救中心”,始终颇为民间叫好。支持者的心态不言而喻,在政府治理房价虚涨收效甚微的情形下,想着自下而上地发起集体性的“个人合作建房”、“不买房行动”,来抵制或是震慑房地产商。
楼市和股市不同,一声印花税,股市大绿,中央政策可以如此直接地击中股市要害;而楼市方面,如不通过地方政府之手,中央政策也只能“隔山打牛”,这已经被这两年的现实所证明。楼市调控,最终是谁在说话?
有业界人士说:地方政府是绝对没有“做空”本地楼市的任何理由和动力!无独有偶,在日前的博鳌论坛上,房地产商任志强再一次提到,政府不可能把房价压下来的———他显然说的是大实话。且不说昨天邹涛的去留和今天王剑超的挺身而出,且不说集体行动能不能组织起来,组织起来后会不会齐心协力,你何时见过房地产商对草根的行动表示过忧虑?显然,“草根行动”的一厢情愿已经得到了昙花“屡现屡毕”的证实。
落到“自救中心”,我们看到其积极的一面,然而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究竟能走多远?没有人能给出答案,至少现在是!市场需要规则,只有强有力的规则,才是市场健康的保证!
·缓解上海房地产周期性波动的路径(二) 07/07/25
·地产呼唤“个性化” 07/07/25
·房贷压力测试发出两个警示信号 07/07/25
·疯狂房价逼退投资客 深圳炒房团狂扫广州楼 07/07/25
·深圳购房团在长沙抢楼引发热议 07/07/25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