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歌解读建筑人生——编《意匠集——中国建筑师诗文选》有感
《意匠集——中国建筑师诗文选》是一本建筑“大师”们笔下的诗文集。它表现了建筑师文化的“另一面”,从中不仅能读到文学的力量,更可感到许多与他们的作品媲美的抒情诗歌。本文集作者中,老一辈建筑师居多。读后沉思,有穿越岁月风尘、沉甸甸扑面而来之感,建筑智者的足迹在嶙峋的路石上,迤逦成建筑生命之旅永恒的风景。
如今,我们总说要挖掘建筑背后的故事,要找寻建筑师那可贵的“建筑师文化”,本诗文集则是建筑师一个斑斓多彩的诗歌天地,通读诗文可发现,有记游,有忆旧;有自况,有感时;有晓风残月的温婉,更不乏激荡壮怀的雄放;于平易中见气势,于细微处感受精神……
有人讲,“诗意”是栖居以后的诗意,而我从这本诗文集中领悟的则是,只要有一块天地,建筑师就会诗意般的栖居。因此,寻找生存的诗意,让诗歌伴随建筑学人的创作之路确属现实之择,这是建筑师智慧的创作之本。
诗歌不但是优美的韵律、凝练的语言、精美的词汇,更是一种思想、情感升华的意境。如今,科学与人文的主题越唱越响,这其中不仅有现实关怀与人性思辨,更反映出更多科学的文化需求。
我大胆地“畅想”,在建筑广义学科与广义建筑发展中,如果哲学是发展之纲,那么对建筑本性的探求、对建筑创作的文化认知不可缺少人文的要素,其中诗歌,尤其是建筑师的诗文会令人们产生深刻洞见。
从科学与人文的视角看,有人把当今的文化分为传统的人文文化和新兴的科学文化。以此观点去审视便会发现,文艺复兴时期那种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的文化巨人现已不多见,越是受到极高深教育的人越是只会精通一种文化了,这恰似是中国当今的现实。
敬读建筑师们的诗文,我以为其中不仅有令人思路大开的创新意识,更闪烁着科学人文的光芒,慢读细品会使你渐入佳境。如果从批评的视角看,不少作品也是带瑕的璞玉,不少建筑大家正是对城市、对景观、对建筑有真爱的“批评家”。据悉,2005年10月下旬已召开“首届中国诗词大会”,它意味着已消失一段时间的诗歌又在给人类文化带来繁荣,我坚信,本诗文集的出版必将使科技界、工程界、教育界重新建立起对建筑师人文品质的新认识。
此刻,我想到《建筑创作》杂志社于2003年、2005年先后承编由叶如棠、马国馨主编的清华大学建筑系建五班(1959~1965年)诗文与书画集《班门弄斧集》和《班门弄斧续集》。对这集子的评介,建筑业内外一片赞扬声,道是两院院士吴良镛用“云天一啸,丘壑风流”的诗句对这评价声做了高度概括。
·匈牙利国家设计中心 07/07/09
·建筑要懂礼貌 07/07/09
·古建筑专家:长城600年前已列世界七大奇迹 07/07/09
·意匠集——中国建筑师诗文选 07/07/09
·大师情结与人间烟火 07/07/09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