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崇尚“英雄主义”,这似乎已是传统。形无势,则义无利。这种认识观在现代中国建筑界衍生为“想成大师的建筑师都不愿意接手住宅设计”之痼疾,真可谓莫大的历史误会。同时,也是怀有“英雄情结”的中国建筑师们应该自省的一种悲哀。
建筑是社会生活形态的空间语言。它所反映的空间语意是同产生它的时代、社会形态、生活方式、社会审美取向息息相关的。好的建筑所营建的是与社会相适宜的空间语境。公共建筑也好、居住建筑也好,放眼看去都无法摆脱所处的社会生活形态取向的魔棒的指挥,同时其布局和营建等也多以社会的公共政治和管理为轴心。就以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上海的金茂大厦、北京的国家大剧院来说,有哪一栋可以游离在与其相应的社会生活之外?建筑物的形成往往是被社会和政治的汇合力量所调动、影响的,同时也成为表达城市英雄豪侠气概的一种空间宣言。
工业时代对机器理性的崇尚诞生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裸露”设计模式,同时促成了席卷世界的观念革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豪情与愿望抬举了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地理“标高”,同时建筑物的象征性被戴上了诠释经济进步和成功的意向化属性。其实,就像任何的比喻都是蹩脚的一样,任何将建筑形式与其他已有物质或者形态进行的类比都是不尽恰当的,而一旦建筑被赋予诠释了别的责任,建筑的英雄主义便自然流露出来。
如果从建筑的生命周期看建筑样式的变化,公共建筑与住宅建筑都不会有太多的变化。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以外,还有许多地方政府的“大会堂”散布各地,其形式大同小异,更何况彼此的简单拷贝与抄袭。在上个世纪的某一年,全美的建筑师年会上就有人提议将中国的建筑师用一个新词来专指,该词的构成是在原来的建筑师一词前加上“偷盗”的前缀,该建议人同时放映了他们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拍摄的幻灯片(以公共建筑为主)并一一对照原版的欧美建筑加以佐证。这一很有些偏颇的提案虽然在留美华裔建筑师的联合抗议下没有被通过,但由此反映的问题是我们不可忽略的。拿来主义,不是坏东西。可如何拿、拿什么、拿来之后如何运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概观各地住宅形式近年来新出现的千篇一律,有一定的经济原因及住宅市场发展速度等因素作怪。而且,在此过程中的地产商也有脱不掉的干系。当然,在同一时代,而且是可以依据科技手段将地理环境因素化解的时代,简化到“原子状态”的住宅结构形式,怎么会不貌似雷同呢?这种“雷同”会对设计住宅的建筑师成为建筑大师产生多大的障碍呢?详细考察会发现,不少地区的住宅建筑在市场的推动下,其建筑设计确实在发生着变化。在一个城市有所成功的建筑设计往往要应邀奔赴其他城市,开展“创作性”的作品制作,通过多方力量把一个个模版调用到不同的地盘环境中。然而,其中有许多仅仅表现为空间元素的复制、装饰符号的重复、居住模式的移植。在广受欢迎的成功建筑也可以到处拷贝而社会却浑然不觉的时候,也会为真正的创作挖出陷阱,雷同难以养成大师。
建筑的成功首先源于生活体验,以及对人的各种行为细节的探索和研究。对建筑的思考源于对生活的理解,而并非对“理论”的阅读。建筑的创新,如果是无的放矢,它就根本没有存在的意义。那种“创新”至多只能算是主观臆造。而建筑师总是喜欢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这就影响到建筑师的设计思维,同时也形成了建筑设计当中的英雄主义模式:傲然的空间意向,五花八门的仿生化造型,空间立意脱离平实的结构设计逻辑等。
在现实中,真正的世界级建筑大师几乎全是起步于住宅建筑设计。因为,只有认真地进行住宅设计,才能找到恰当的生活空间语句,才能贴切地表述社会生活方式,才能使建筑具有独特的生命力。从而,才能将建筑师的审美个性与社会的审美取向、社会生活方式等社会共性因素相融合,使建筑设计建立在一个良好的契合点之上。表面上看,不朽的建筑设计似乎是源于建筑师的个性创造,但究其实质,产生灵感的真正来源其实还是社会生活之共性。结合的好与坏是做事方式的高明与低劣,不是本质的源点。
中国建筑大师的英雄主义悲哀在于:英雄非寻常人,可不食人间烟火。而渴望成为大师的人们既想成为盖世的英豪,又想遍吃人间烟火。这种两难的归属势必会导致东不成西不就式的行业混乱。不重视对生活本体的观察是在中国建筑师接受本科教育时就产生的教育偏差。至于“做住宅设计不能成为建筑大师”的误解,是和我国评价建筑大师、建筑师晋级等评判体制相关的,是一种行业的集体失误。
历史上有过无数的建筑纪念碑,大众化住宅的纪念碑的确很少。但正是这些看似普通却卓越超群的住宅,才能酿造出只属于真正建筑大师的美酒。记得在国外曾有过一则牛仔裤的广告:“简单中的不简单”,而普通住宅设计的最高境界也莫过于此了。因此,一个建筑大师如果做不“好”住宅设计,那“大师”就只是个空名罢了。
建筑的英雄主义应该有清醒的动机、底蕴和理性。时事造就英雄,谁能够为建筑的历史留一段青名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意匠集——中国建筑师诗文选 07/07/09
·书院建筑:渐行渐远的儒雅身影 07/07/09
·建筑之精神的追问 07/07/09
·意德法家整体品牌卫浴馆全面上市 07/07/09
·重建纽约大都市 07/07/09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