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国楼市疯狂已是不争的事实。楼价飚升,涨幅惊人,部分城市几乎是以每个月10%以上的涨幅,个别城市甚至涨幅达到20%以上。
各方数据的质疑
从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明显和实际有些偏差。也许本身在市场成交数据上就存在着误差,但不排除有统计失实成分。
首先,看全国数据。据发改委网站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2007年5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4%,涨幅比上月高1.0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0%,涨幅比上月高0.3个百分点。其中,深圳涨幅12.3%排第二,第一是北海涨幅15.1%。
而不久前,一则“深圳5月楼价环比上涨22.86%”的消息在网上纷纷流传,将深圳的房价问题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引起了普遍关注。消息称,今年5月份,全市商品房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14223元,比4月份上升22.86%。
对此,深圳国土部门并不承认。近日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对外发布了《2007年1~5月深圳市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报告显示:1-5月,深圳全市189个在售的新建商品住宅楼盘,销售均价为11905.88元/平方米,其中14个均价超过3万元/平方米的大户型、高价位楼盘,拉动全市价格上涨近1300元,对房价上涨影响较大。
而来自中原地产的数据,5月份一手房成交均价再创新高,达14373元/平方米,环比上涨28%,同比增长50%。虽然,“22.86%风波”后,中原研究中心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5月份深圳涨幅应是15%。
政府回避敏感问题
深圳楼价,首先政府统计的11905.88元/平方米的均价,老梁认为统计偏低。而且在否认了“22.86%”数据后,政府仍旧没有公布5月份涨幅。
今年以来,深圳已经连续以十几个百分点涨幅蝉联全国第一,多次上榜使得深圳政府也快坐不住了。看来涨幅的确是个很敏感的问题,现在很多业内人士都避免谈此问题。
众多数据都只是作为参考,但可以肯定,深圳近两个月的涨幅的确惊人,恐怕不会落后于北海。大量热钱和疯狂炒作是高涨主因。
调控效果适得其反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自去年以来,政府对楼市实施宏观调控,一年多时光已过,效果却适得其反。
2006年5月开始,“国六条”、“九部委十五条”及“新国八条”等各项政策出台,但是房地产市场问题仍旧突出,主要表现在:1、部分地区房地产价格依然增长过快;2、住房保障政策仍未落实;3、地方政府低调落实宏观调控细则。
在深圳,90/70政策虽落实到单个项目上,却造成很多项目延迟上市,给本来供应不足的楼市雪上加霜。发展商更是乘机惜售,拖延开盘。利率的上调、各项税费的增加,也只是增加了新的买家的成本,对抑制炒家来说不起作用。而且,现在深圳楼市炒家活跃,据说在深圳关外二手房市场上60%-70%都经过了炒家的手。
是否雷声大雨点小
政府最近开始的新的动作,包括建设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审计署、监察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内的八部委,将联合对5月房价涨幅较快的城市进行调查,以摸清5月房价快速上涨的真正原因,其中“非市场、非正常的因素”将成为本次调查的关注重点。而且,深圳被列为重点检查城市,其他几个房价涨幅较快的城市也在决策层关注的范围之列。
据悉,本次检查的重点在于市场层面,即调查是否存在“非正常、非市场”性的因素推动城市房价的快速上涨。因此,开发商在楼盘销售过程中,是否存在“捂盘惜售”、“违规认购”、“内部及高管违规炒作”的问题,将成为检查的重点。一旦发现,将进行严肃处理。在深圳近期初步调查中,因“疑有问题”而进入政府“加锁限制设定处理”黑名单的58家企业,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开发商。
但很多人士对政府此举并不乐观,认为走形式主义偏多,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毕竟房地产业牵涉的各方利益太多。而且目前深圳楼市已经形成一种热度,热钱涌动,发展商、银行、中介、炒家等众多参与,这种势头恐怕难以压制。
·北京土地入市速度放缓 07/06/20
·上海楼市或将重归快速上升通道 07/06/20
·2007年,楼市“资本年” 07/06/20
·房价逆势高涨:投机惹的祸 07/06/20
·成都房地产市场一周分析 07/06/20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