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海螺行动”启动房企试图为安居出谋
历史在重演时被解构。
依然是建设部指导,依然是来自万科为解决“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居住”而建立的“海螺行动”,依然是征集令形式。不同的是,前年的50万元征集解决方案已升华为募集三位志愿者实践体验中英两国解决办法。
万科集团与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即英国文化协会)合作举办的第二届“海螺行动”于本月12日启动。
这也意味着,有关如何“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的讨论,已经全民参与,并且正从征集方案向实践体验过渡。
但跨出这关键一步的是房地产企业,对于仍在研究具体方法的政府,这无疑是件颇为尴尬的事情。
征集到体验的跨越
在50万元征集“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居住解决方案”后,万科又提出了“中国学者到英国实地体验,英国学者参与课题研究”的创新模式。
有关如何“解决中低收入住房问题”,万科集团又迈出了一大步。
去年,在建设部的指导下,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向全社会征集“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居住解决方案”,吸引了263组各界人士参与课题研究竞赛,最终13份获奖优秀方案作为成果上呈给国家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
然而,事过一年,关于如何解决中低收入人群居住问题,政府一直停留在加大经济适用房投入力度,或者以租代售、实行“回购”制的层面上。
此时,万科提出在国内募集三位志愿者,资助其在广州与伦敦各生活近一个月时间,期间要完成资料收集、与当地相关机构和学者交流、采访居者感受等任务并每日撰写体验日记,体验结束后整理完成体验研究报告。就更显得意味深远。
一方面,在住房问题上,英国和中国走过了非常类似的改革道路。英国政府采取多方合作的方式解决社会住房问题,建立政府、非盈利组织、私营机构和其他公共机构的多方合作的模式,值得借鉴。
另一方面,在迟迟难得到解决的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上,此前的方案可行性如何?值得在实践中去考核。
现实与计划的冲突
事实总是在提醒,政策的计划总是会与现实出现偏差。
一年前,政府尝试解决“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居住问题”,出台“70%、90平方米”的双限办法,但是现实是,小户型总价低了,单价却在上升。
以武汉为例,目前在同一区域内,小户型的价格要比中大户型高出500元/平方米左右。而其他城市,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
此外,一直承载中低收入者住房梦的经济适用房,却成为很多市民心头的一块痛,买不到,价格贵,都是原因。
矛盾依然。
尽管政府一直强调:切实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但只是在现行的政策中加大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的投入力度,从供给上下文章。事实证明,这是个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今年武汉市对于经济适用房的投入力度不可谓小,但关于房地产的不和谐声音,仍发于一些市民的口中。
那么,是否还有另一种思路来解决呢?第二届“海螺行动”的尝试是:聚焦在有关城市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相关的三个课题——混合居住、新住区新模式、利益相关者相互关系作用。主办方将邀请包括来自英国伦敦大学的Peter Hall爵士、Nick Gallent教授,以及来自中国清华大学的毛其智教授、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的牛凤瑞主任等数位中英学者在近半年的时间里完成相关课题研究。
最终,是否可以解决现实脱离政策计划的尴尬?只能拭目以待。
全民参与的讨论
如何才能更有效的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是政府说了算,还是专家,又或是市民?
事实证明,受益方——市民才最有发言权。
这一认知,也从本次“海螺行动”中体现出来,据了解,主办方将在网络上开通网络之家,公众可以在那里获得主办方信息,更能看到三位体验者的真实生活日记。
主办方表示,“或许只有为数不多的学者参加了研究工作,或许只有三位志愿者能够入选实地体验项目,但围绕关注城市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这一话题,却可以通过博客圈的形式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激发更多的民间观点与智慧,这才是‘海螺行动’最终的意义所在。”
从另一个细节还可以看出,尽管一直没有很有效的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但在这个方面,政府也一直在努力。国家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将担任本次活动的指导单位,就可以得出这一结论。
·调控房市 不应只着力房价 07/06/14
·中国城市建筑十年冷思考 07/06/14
·6月初夏 三大杠杆支撑武汉楼市 07/06/14
·纠缠于房价犯了方向性错误 07/06/14
·深圳违法建筑没收后或改建公共租赁廉房 07/06/1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