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勒说:哪怕是一分钱的价格变化,都会引起需求波动。——这说明我们对价格敏感,凡是降价的我们就欢迎,凡是涨价的我们就厌恶。这种反应我们在面对品牌时也会这样:名牌的东西我们愿意多花钱,而牌子不够响我们则只想少掏钱。我们把品牌对销售的影响称做品牌效应。买房子有品牌效应吗?即由于品牌的知名度高与美誉度高从而使买房人更加热衷购买,并且因此促进了房价的升高吗?
往远点看,广东碧桂园、丽江花园、华侨城都是名盘,相当热卖,广告也做得不同凡响;北京潘石屹的SOHO也从来是抢风头的,一个人们不熟悉的英文名字都变得家喻户晓了;大连万通的产品几乎覆盖当地,成为了人们的第一选择。这是不是可看作房子的名气大因而热卖的原因?近处看,真实而鲜活反映出来的仿佛又不是这样,身边买房人讨论得多的是房子的价格和位置,对房子的品牌缺少关心,叫什么花园以及是谁开发了这个花园并不是买房的先决条件。这在理论上也好解释:房子如今是买与卖之间的讨价还价,而不是卖与卖之间的削价竞争,这就让房开商品牌推广工作遭遇到了替代效应:即买房者众且不是冲着品牌来的,让品牌变成了多余。与此同时,我们对房子的品牌敏感吗?有一些东西,比如粮食和蔬菜,我们是不甚关心品牌的。原因是这些东西的差异性小,彼此难分。房子似乎也是这样:品牌能反映差异吗?品牌能区分价值吗?在位置相近、价格相似的前提下,我选择品牌住宅,不具备这一条件,我就不强求了。所以为什么要做品牌的工作呢?品牌似乎只是抬高附加值的手段——通过反复宣传,宣传房子基本用途以外的价值,通过定位的诱惑力来达到满足高端人群的需要,而并非作为在充分竞争环境下作用于购买的产品属性,因此,房地产品牌的创造性动力一直是不高的。潘石屹生产的长城脚下的公社,我们可能会关心设计师,关心它物有所值的理由。而绝大多数房子只会因为在城市的热岛里,在临街的道路旁而简单地由于地租的原因而升高。
那么,房地产是否存在着品牌效应呢?可以说,只要存在着消费的选择性,品牌效应就会发生。因为品牌增加了产品的价值,而价值的变化就一定影响着购买者的利益,这部分利益如果给买者带来的效应大于成本上涨所冲减的,买者的热情就会非常踊跃,品牌的意义也就凸显出来了。这一幢楼与另一幢楼的区别在哪里呢?若是没有核心产品以外的要求,也即是除了住以外的需要,我们就无所谓心理上和感觉上的满足了。心理上的需要是靠联系着房子的非实用性来满足的,如品牌;感觉上的满足则是奢侈需求,惟有非物质的东西能够满足,比如品牌。
·美克美家广州旗舰店开业 全新亮相广州大道 07/06/08
·纽约有个后花园? 07/06/08
·物权法来了 “业主维权”还远吗? 07/06/08
·广州下半年楼市看点 07/06/08
·世茂房地产曲线A股上市 07/06/08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