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这些年大兴土木,毁了不少好东西,包括老树和老房子,但对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大体还是尊重的———毕竟六朝古都的底子摆在那儿,随便一转身,前朝旧事都会出来打个照面。就像朱自清先生所说,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所以南京的博物馆多随古董而设,大大小小十几座,跟无数个景点遗迹一起,共同支撑起南京沉甸甸的历史:明城垣史博物馆,在台城明城墙的肚腹内,这是城北;城西有云锦博物馆,城南有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民俗博物馆、江南贡院陈列馆,城中有朝天宫博物馆;城东就更多了,紫金山上有举世闻名的天文博物馆,山下几十座陵墓,帝王将相都有,以明孝陵和中山陵为中心,组成了一座庞大的陵墓博物馆……这是我的看法,不能当真。
不过城东有一去处不能不当真,那就是南京博物院,南京最大最高级的古董铺子。或者应该这么说———南京的怀古绝佳处,不该在台城,看玄武湖杨柳依依听鸡鸣寺的晚钟。也不在东郊,对着庭院深深的陵墓凭吊,而是在南京博物院。好东西都在这儿了,扬州的漆器,苏州的刺绣,南京的云锦,江南才子的字画,苏北的青铜,吴越的玉……微微一凝神,便见到久违的江南,在灯光和音乐的牵引下,挤挤挨挨,款步而来。初到南京的人,总是失望的,奇怪这样一个黯淡的城市,为何在古文诗词里卓然光辉,但从南京博物院走出来,他就会深深懂得,那些奢侈繁华,声色犬马,纸醉金迷,以及金戈铁马,曾经如何在这个旧都上演,然后风流又总被雨打风吹去。
“南博”对于南京,就像美人眉心的一颗朱砂痣,醒目,养眼,一直被宝贝着。沪宁高速下来,进了中山门,“南博”就在满目苍翠中古色古香地呈现:背靠半山园,西临明故宫,东挨明城墙,远眺———依次是南京的标志辟邪,以及明孝陵、中山陵、紫金山。南京人说起南博,免不了有点傻呵呵地———跟众多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蔡元培、傅斯年、胡适、叶恭绰、张道藩、丁文江……这些是次要的,主要是它的藏品,总计四十二万件,国宝级文物有二千件以上。南京人常常说,除了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就当属“南博”———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南京人对自家的博物馆总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和骄傲感。每个星期天都是南京博物院的免费开放日。南京人周末往往有几大活动:爬紫金山,玄武湖划船,或者逛逛博物馆———尤其下雨的周末,“南博”的游客总是摩肩接踵,口音听起来多像本地的。这不是夸张,我的孩子今年五岁了,去南博至少说也有十几次了。
南博的院子很适合孩子晃悠,宽,敞,静。他们也舍得,院里满是从各地收来的民间老古董:六朝的石门石拱,明朝的石人石马神厨水井,清代大户人家的拴马桩,太平天国的铁枪铁炮……孩子爬上爬下,穿行其间,这样的情形,恐怕只有南博才有———南京市民跟文物之间的亲近感,也是这么耳鬓厮磨出来的。偶尔,也进去看看那些高级的:青铜器,玉器,瓷器,陶器,漆器,织绣,等等,十几个馆走一遍,可摩挲,可凭吊,可遐想: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昏头昏脑地出得门来,只觉得古往今来混沌一片,眼前明明白白只见两个字:金陵。
链接
南京博物馆
南京博物馆有馆藏文物6万余件,近现代文物资料1万多件,藏品以南京地区的文物为主,尤以六朝和明代墓葬出土文物为多且颇具特色。另藏有“金陵八家”、“扬州八怪”等古代字画以及孙中山先生遗物、信函等近代文物资料。
此外,南京的博物馆还有: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南京地质博物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孙中山纪念馆、总统府·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林散之纪念馆、江苏科学宫、南京科技展览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
·深圳写字楼一二手市场实现互动发展 07/04/07
·外资布局中国流 07/04/07
·碧桂园何以上演神话 07/04/07
·一场政府与高校的合谋 07/04/07
·南京这个古董铺子 07/04/07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