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上市公司目前还不用太担心公司债被收紧的问题,但仅从上述一系列的表态和文件精神不难看出,决策层在房企资本金融上的监管决心和力度并不小。
观点地产网 本刊编辑部 对于开发商来说,这个“银十”似乎过得尤其煎熬,因为自国庆长假20多个城市出台调控后,不少相关部门还在陆陆续续祭出金融、土地、广告方面的管制招数。
随着近日央行、银监会在房地产贷款方面的调控指示上马,可能更是让不少开发商有“步履维艰”之感。
除此之外,这个周末更传出公司债将被收紧的消息,指上海证券交易所近日实施房地产公司债券审核新政,收紧了公司债相关条件,正考虑对房地产企业发行公司债设立准入门槛并实施分类管理,即将房企分为正常类、关注类、风险类。对于风险类,原则上不受理,需要增信达到aa+及以上再按照关注类审核的要求进行审核。
虽然收紧公司债这一消息还没获得官方最终的确切说法,但是早在国庆期间一大波调控政策出台之时,不少分析就认为信贷融资或会再调整,只是这一次“收紧”不仅局限在个人房贷方面,而是更多提到了房企贷款融资与资金使用的管控。
10月19日,央行上海总部召开会议要求,25家在沪主要中资商业银行行长以及房贷部门和资产负债部门负责人,“要继续严格执行限贷政策,防止变相放松要求、打政策擦边球的情况,同时要继续强化对首付资金来源的审查,加强居民收入证明真实性的审核,并切实防范各类资金违规流入土地市场。”
早在一星期前,上海银监局也对辖内银行召开吹风会,主要内容涉及开发商用于拍地交易的银行资金,将受到严格监管。
按上海的新规则,将对开发商的土地款融资展开严格检查,保险等几类资金不得用于购买土地;开发商在参加土地拍卖时,应承诺所拍资金为合规自有资金。
除上海以外,10月22日消息,中国银监会近日召开三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分析银行业运行情况,提出下一阶段要严控房地产金融业务风险。
会议提出,严格执行房地产贷款业务规制要求和调控政策;审慎开展与房地产中介和房企相关的业务;规范各类贷款业务管理,严禁违规发放或挪用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加强理财资金投资管理,严禁银行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加强房地产信托业务合规经营。
就在央行和银监会轮番强调对房地产资金进行规制和调控的同时,10月21日更有报道指,上海证券交易所近日实施房地产公司债券审核新政,收紧了公司债相关条件,正考虑对房地产企业发行公司债设立准入门槛。
虽然官方对“收紧公司债”未有确切说法,而消息另外也表示,收紧对大多数企业无影响,只是停掉部分地产企业公司债的发行,主要针对资信较弱的非上市公司。
或许上市公司目前还不用太担心公司债被收紧的问题,但仅从上述一系列的表态和文件精神不难看出,决策层在房企资本金融上的监管决心和力度并不小。
在层层监管和调控之下,可能部分开发商的资金来源或多或少有所影响,尤其是在调控正紧的当下,多地楼市成交大减,所以不少声音预测四季度销售难再反弹,房企也难以保证继续以往的势头,这时大家恐怕只能迎难而上,谋求开源节流了。
新一轮楼市调控出台时,有观点认为,国内收紧楼市后,包括买保险在内的各种资金外流,将会更加活跃,需要相关部门关注这种趋势和潜在风险。
但也有观点认为,在开发商融资及购地资金来源等均受到严格监管的背景下,借助外来资本进行发展也是一个可取的“开源”办法。
对此,开发商们或早有预感,因为从9月以来,沉寂近一年的美元债也开始重回视线,即使和公司债比起来,美元债票面利率并不低,但还是有不少香港上市的内房企们在排队发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刘满桃
审校:徐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