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稳健民企通过精准布局高溢价地块回归土拍市场,释放信心修复信号。中海、保利、绿城等头部企业持续领跑,滨江、伟星等民企在杭州、上海等核心城市积极拿地。
观点指数 在8月25日观点指数研究院发布的《信心修复 | 2025年8月房地产企业新增土地储备报告》中,我们发现虽然报告期内拿地企业仍以头部的央国企为主导,聚焦一线城市的核心地块,但部分经营稳健民企以精准拿地的策略回归土拍市场,凸显了信心正在恢复。
观点指数发布的房地产企业新增土地储备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前50房企单月新增土地建筑面积490.89万平方米,环比上升37.38%。
值得注意的是,前50房企1-7月累计新增土地建筑面积3398.59万平方米,同比上升11.45%。
数据来源:观点指数整理
其中,中海地产、保利发展控股、绿城中国新增的全口径土地储备分别为309.37万平方米、241.97万平方米、206.03万平方米,处于领先位置。
从权益拿地金额来看,1-7月土地投资力度最大的企业为中海地产、绿城中国、保利发展控股、滨江集团及华润置地,权益拓储金额分别为550.06亿元、484.39亿元、462.62亿元、347.03亿元、309.06亿元。
从新增货值来看,1-7月土地新增货值最多的企业为保利发展控股、中海地产、中国金茂、招商蛇口、越秀地产,新增货值分别为843.84亿元、810.92亿元、665.97亿元、575.05亿元、550.65亿元。
7月,中海地产在上海、深圳、济南等地竞得5宗地块,权益拿地建筑面积为51.15万平方米,权益拿地金额为148.97亿元。招商蛇口在上海、深圳、武汉等地拿下5宗地块,权益拿地建面为29.89万平方米,权益拿地金额为56.68亿元。滨江集团在杭州拿下2宗地块,权益拿地建筑面积为20.91万平方米,权益拿地金额为33.67亿元。
数据来源:观点指数整理
观点指数观察到,虽然期内拿地企业仍以头部的央国企为主导,聚焦一线城市的核心地块,但部分经营较为稳健的民企以精准拿地的策略回归土拍市场,凸显了信心正在修复。
7月25日,中海以118.88亿元的金额斩获上海静安东斯文里等地块。7月31日,华润置地以244.7亿元底价,通过100%股权转让的方式成功获取上海浦东后滩2宗纯宅地及黄浦余庆里地块组成的超级资产包。其中,浦东后滩地块总估值174.09亿元,黄浦余庆里地块总估值73.27亿元。中旅城华(成都)置业有限公司(中旅投资)以楼面价1.91万元/平方米的价格斩获成都市成华区地块,总价15.79亿元,溢价率29.05%。厦门国贸与象屿联合以总价75824万元竞得奉贤区奉贤新城04单元14-04地块,楼面价24595元/平方米,溢价率约11.8%。
7月25日,上海民企祺祥旺宇置业有限公司以总价12.2亿、溢价率22.38%、楼面价约20万/平方米竞得徐汇区天平路街道低密别墅地块,刷新了全国单价地王记录。7月28日,广州民企云山壹号房地产有限公司竞得龙归六片山西侧的低密宅地,总价11.37亿,楼面价1.46万/平方米。上述地块也是今年广州白云成交的第五宗地块。7月29日,民企伟星集团旗下房地产全资子公司伟星地产以28.13%的溢价率竞得杭州市拱墅区一宗宅地,总价19.13亿元,楼面价1.96万元/平方米。滨江集团以15.3元总价,溢价29.65%拿下杭州市余杭区良渚东单元一宗住宅用地。
观点指数预测,随着市场信心逐步修复,四季度房地产企业拿地策略将呈现分化特征:一方面,经营稳健的民企倾向于采用“小而精”的模式,聚焦核心城市低密度、高附加值地块以规避风险,如伟星地产、滨江集团近期在杭州高溢价拿地即体现这一趋势;另一方面,头部央国企将继续主导大规模土地资产包收购,例如华润置地以244.7亿元底价获取上海浦东后滩及黄浦余庆里超级资产包。
8月1日召开的央行下半年工作会议上提出,下半年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金融市场利率和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预计民企参与土拍市场的活跃度将进一步提升,同时土地市场区域分化将加剧,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竞争或更趋激烈。
本文节选自《信心修复 | 2025年8月房地产企业新增土地储备报告》
阅读报告全文请点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陈鹏泽
审校:陈朗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