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康养集团亟需盘活资源,重塑地方康养产业新格局

观点指数研究院

2025-08-28 16:54

  • 国资康养以“政府统筹+市场运营”激活产业动能,重塑康养产业格局,为银发经济注入韧性。

    观点指数 8月13日,观点指数研究院发布《中国房地产全产业链发展白皮书》,其中在“康养发展:重塑金发价值”篇中指出,全国已有超60多家地方国企康养集团,但也面临资产散乱差等困局,各省市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使命,正加快资源整合步伐,积极推进康养产业布局。

    在康养行业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国资康养凭借资源整合优势,深度参与行业融资与产业布局,成为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资本运作层面来看,国资主要通过产业基金、战略投资等方式,为康养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据观点指数对2025年上半年康养相关股权转让动态的统计,浙江震元将华润震元医药51%的股权转让给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借助央企平台资源,有望推动医药康养业务实现跨省协同与规模扩张。央企通用技术旗下的环球医疗并购金旭医疗,以完善医疗设备全周期管理服务能力。国资康养在资本运作与产业整合方面的实践表明,通过股权交易优化资源配置,可推动医疗康养产业向更高效、更协同的方向发展。

    部分企业在经营压力下尝试通过股权转让激活资产,但面临成交阻力。中信投资挂牌转让泰富养老服务70%的股权(底价2820万元,标的利润总额为-57.34万元);山东颐养转让山东金垠置业40%的股权(底价378.82万元,标的近两年无营业收入)。国有资产项目主体试图引入外部资本改善经营,但受标的资产盈利预期不明、康养行业重资产运营特性等因素影响,交易推进存在阶段性障碍。

    在医疗康养产业加速发展的进程中,国资康养正以资本为纽带、以资源协同为引擎,深度融入行业发展脉络。从为康养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到搭建项目落地“绿色通道”,国资康养凭借独特优势,不断激活医疗康养产业发展新动能,为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推动医疗康养产业迈向更具活力与韧性的发展阶段。

    地方国企康养集团凭借背靠控股公司和政策资源,在土地、资金、政策协同上具有天然优势。同时,发展路径与业务重点有差异,部分集团兜底本地养老,部分或发力适老化产业培育,助力地方民政整合分散的养老资源,构建区域特色养老社群消费生态,以“政府统筹+市场运营”模式,盘活国有闲置资产改建康养设施,整合社会服务资源接入平台。

    期内,北京康养集团将过去多个闲置的培训疗养机构改造成普惠养老机构,如颐寿嘉园改造后自营入住率达90%以上,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普惠养老床位。同时承接运营民政部的北京养老服务网,打造“北康养e家”综合为老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18万,携手京慧养提供定制化居家服务,智能派单系统高效对接失能老人需求,运营“冬南夏北”旅居平台,上线158家机构,串联“候鸟式养老”资源,激活银发旅居消费。

    湖北康养集团与复星康养合作,通过旗下湖北丽江饭店进行改造,将闲置的饭店资产转化为康养社区,高效盘活资源。并探索“互联网+养老”模式,推出“湖北康养甄选”银发商城,首批上架超400款12大品类商品,所有商品均经过适老化改造评估。此外,集团依托数字化技术运营湖北养老服务网,已整合省内200余家优质养老服务商,形成覆盖全省的养老服务网络,让湖北老人“一键触达”多元康养服务。

    截至目前,20%的央企已布局大健康产业,超过70%的省市设立了地方康养平台企业,全国已有超60多家地方国企康养集团,但也面临资产散乱差等困局。各省市正加快资源整合步伐积极推进康养产业布局,与险资、地产及民营养老企业相比,地方国企康养集团虽起步晚,但大规模重资入局,预计显著影响现有康养产业格局。

    地方国企康养集团“资产盘活+资源整合+数字赋能”相结合,在银发经济赛道加速奔跑。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使命,满足老人幸福养老为责任,搭建平台、链接资源、创新服务,让康养服务有“烟火气”,银发消费具“含金量”,提升老年人的幸福生活质量。

    本文节选自《康养发展:重塑“金发”价值》
    阅读报告全文请点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李永泉    

    审校:陈朗洲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