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项目表现分化明显,受城市消费生态、项目定位等因素影响,项目收入与销售情况差异较大。项目正通过业态升级调改、跨界场景融合及多样化营销活动等,应对市场挑战。
观点指数 8月13日,观点指数研究院发布《中国房地产全产业链发展白皮书》,其中在“商业地产零售业态发展:内功修炼”篇中指出,商业项目表现分化明显,受城市消费生态、项目定位等因素影响,项目收入与销售情况差异较大。项目正通过业态升级调改、跨界场景融合及多样化营销活动等,应对市场挑战。
高端商业方面,头部运营商项目分化显著。恒隆依靠高出租率维持基本盘,但部分项目收入下滑;太古受城市商业环境、消费趋势影响,不同项目收入与销售表现差异明显;华润收入普遍增长,在扩张中展现运营能力。
以太古为例,销售额方面,除了上海前滩太古里录得3%的增长外,其他项目均录得下跌。上述项目收入分化显著,受城市消费生态、项目定位调整影响较大。
华润旗下万象系项目多数录得租金增长,仅深圳湾万象城、北京清河万象汇、沈阳铁西万象汇等少数项目收入下降,分别下降0.27% 、1.88%、8.39%。
这与其规模化布局、业态精准适配相关,目前华润在一二线城市广泛布局,通过多元项目覆盖不同客群,在对冲市场波动上有一定作用。
观点指数认为,当前高端商业运营需兼顾出租率、收入与销售的协同,同时要适配城市消费生态,调整策略应对市场变化,以提升综合经营效益。
中端项目表现上,以大悦城为例,2024年其购物中心业务录得租金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1%。
受宏观消费环境、存量竞争影响,北京西单大悦城、天津南开大悦城等核心城市成熟项目,租金增长乏力,进入运营调整期;而上海静安大悦城、武汉大悦城等项目通过 “潮流化、首店化” 调改,抓住年轻消费群体,实现了租金的提升。
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样本项目的运营策略也有一定变化。高端客群消费较为审慎,但重奢项目并未止步深化奢侈品矩阵布局,期内多家头部奢侈品门店均有在重奢项目开出,如成都太古里的DIOR男装精品店、长沙IFSLOEWE、沈阳万象城焕新的HERMÈS门店等。
小众高端品类崛起也成为趋势,主要集中在户外品牌和餐饮品类。期内,户外品牌牧高笛全国旗舰店、运动专业线HEAD海德概念店、甜品Gelateria Marghera意式冰淇淋成为样本项目中引入关注的品牌。
跨界融合新场景上,高端品牌表现较为突出。ARMANI CAFFÈ是期内奢侈品+餐饮的案例,北京国贸商城开设的占地350平方米的“ARMANI / CAFFÈ”,是ARMANI集团在中国的首家餐厅。
观点指数认为,奢侈品牌延伸品类的背后,是希望通过跨品类经营开辟新的业绩增长点,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的需求,从而提升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营销活动上,主要围绕文化、艺术及社群赋能。如深圳万象城通过举办盐田千春签售会,限量版海报结合艺术家亲签,并联动瑜伽品牌MAIA ACTIVE推出宠物瑜伽,扩展艺术与生活方式场景,吸引消费客群。
IP与在地化结合也是方式之一,广州天河城的泡泡玛特主题展、广州K11的哆啦A梦巡回展等,扮演着吸引消费者打卡消费,与餐饮、零售业态形成联动,有效带动周边业态业绩增长的重要作用。
社群活动也在消费促进上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广州太古汇精酿啤酒节、沈阳恒隆广场的
城市篮球赛,吸纳大量年轻消费者与社交爱好者。
非标业态发展上,样本企业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万物云作为背靠万科的服务企业,除住宅服务外,正加码社区商业,旗下的商业平台万芊荟运营超30个项目且多位于一二线城市,目前仍在陆续接手万科旗下的社商资产。
同熙商业作为专一的街区商业企业,则着力填补商业空白,目前主要深耕大湾区。最新的广州南站喜街项目主要瞄准交通枢纽商业需求,聚焦高频消费如生鲜、餐饮、服务半径内客群,客流稳定,抗周期性上也有着不错的表现。
新合作商管同样发力商业街区业态,代表项目遵义星悦茂以1.7公里沉浸式智慧商业街区为载体,为消费者提供包含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时尚美妆、艺术科技、文创黔货等业态在内的丰富体验。
东原致新同样是非标商业的深耕者,以"城市更新商业+"为核心战略,深度布局上海、重庆、武汉等核心城市群,致力于为城市低效资产、更新项目提供长效运营。其旗下运营有重庆·南岸下浩里、上海·莘社区OS七莘等非标商业项目,均是小而美的代表。
奥特莱斯方面,头部企业正通过双重战略开辟增长新蓝海。一方面加速向低线城市渗透,解决下沉市场名品资源匮乏的痛点;另一方面通过主题IP与文旅融合重构商业场景,从单纯的折扣卖场升级为微度假目的地。
杉杉奥莱是国内奥莱规模排名靠前的企业,目前仍在加速全国布局,武汉项目作为集团第21座奥莱将于2025年9月开业,品牌签约率已达95%,凸显头部企业在低线城市的品牌号召力。
砂之船、王府井等主要通过输出管理,拓展现有规模,但下沉市场名品资源不足的痛点需要重视。针对该种情况,王府井表示,旗下的奥莱业态将紧跟消费多元化大势,拓展服务型消费领域,加大配套服务经营占比。
项目层面,复合业态融合转型成为行业共识,头部项目通过餐饮、娱乐、亲子业态的扩容,构建购物+体验闭环,延长顾客的停留时间,具体做法包括引入烘焙、饮品、火锅、自助类等年轻人喜爱的餐饮品牌,在奥莱项目中加大配套服务的经营占比等。
基于上述升级,特色内容打造是另一种进阶玩法,主题IP化和文商旅融合受到市场的青睐。如百联奥莱计划打造的全国首个“熊猫主题公园”,就融合了IP商店、市集、地标景观;而上海青浦百联奥莱也以江南水乡文化为灵感,与佘山深坑酒店、欢乐谷等周边景点形成商业+文旅联动。
业态升级上,高量级店铺的引入是重要亮点。百联青浦奥莱2025年将落地2家全球旗舰店,分别是比斯特购物村引入三宅一生华东奥莱首店、MM6 Maison Margiela苏州首店,进一步吸引消费者。
观点指数认为,在主题化创新基础上引入旗舰店、首店,能在折扣业态同质化竞争中增添高端色彩,其本质是通过稀缺性品牌资源提升差异性。
本文节选自《商业地产零售业态发展:内功修炼》
阅读报告全文请点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冯彩云
审校:徐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