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建市场整体保持增长,但代建企业表现分化。不良资产代建领域仍有空间,需代建企业强化债权梳理、技术优化及资源整合能力。
观点指数 8月13日,观点指数研究院发布《观点指数 • 2025中国房地产全产业链发展白皮书》,其中在“代建管理”篇中发现,代建市场整体保持增长,但代建企业表现分化。头部企业通过全国化布局保持领先,中部企业加速拓展,尾部新进企业增速较慢。不良资产代建领域仍有空间,需代建企业强化债权梳理、技术优化及资源整合能力,以匹配AMC机构、地方政府及纾困企业的需求。
2023年,代建行业新签约的项目建筑面积同比增长超过40%,显示出强劲的市场需求。2022年,我国房地产代建行业的新签合约项目建筑面积为11059万平方米,比2021年增长了11.3%。根据观点指数测算,预计2025年全国代建新拓面积约2.5亿平方米,增速超过25%,创历史新高。
从观点指数观察的三个梯次典型企业来看,代建企业新增签约项目面积表现不同。头部增长规模领先于其他代建企业,中部企业规模和增长加速,尾部企业增速较慢。
各梯次企业的增速差异,主要在于采取的策略不同。头部企业进行全国化全业态布局;中部企业积极获取业务,加强合作;尾部企业较多是属地化探索,也有“抢单”的趋势。
总的来说,2025年上半年代建企业进行全面的业务扩张,积极追求规模增长。据观点指数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绿城管理新拓代建项目的合约总建筑面积达1989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3.9%;龙湖龙智造新增建筑面积852万平方米,新拓项目数量达33个、新签项目面积达562万平方米;旭辉建管已布局全国超80个城市,累计在管项目超240个,在管总建筑面积超3600万平方米。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政府代建业务表现突出。截止2025年6月底,旭辉建管已布局的在管项目中国资/政府代建项目占比51%。
当前不良资产代建市场仍存在发展空间,但代建企业需强化债权梳理、技术优化与资源整合的能力,以有效对接AMC机构、地方政府及纾困企业主体并开展合作。市场存在大量房地产领域不良资产,其盘活需专业代建企业介入,以推动项目恢复正常运营。在此过程中,AMC机构、地方政府及纾困企业主体在风险化解、资产盘活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是中央汇金2025年2月入主中国信达、中国东方及长城资产后,预计将通过资金支持(如收购、重组等方式)进一步缓解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压力。
相较于AMC机构、地方政府及纾困企业,代建企业的核心优势在于开发建设、管理运营、资源整合及供应链保障能力。
尽管市场潜力显著,但受困房企在项目处置上仍面临多重挑战:一是债权债务复杂,纾困项目需优先梳理股东结构、债权债务关系及可售货值,AMC等主体对此高度关注;二是技术的适配性,原建设方案可能偏离市场需求,需重新规划设计与成本测算;三是保交房的交付压力,逾期项目需与业主协商明确交付时间,平衡社会效益与权益人诉求;四是纾困项目后续的销售问题,需要动态评估投入回报,并与权益方协商销售分成机制。
以浙江嘉兴海盐县都汇华庭项目为例,远洋建管2022年6月介入时该项目已停工,原定2023年底交付。远洋建管通过化解近70起供应商债务纠纷,涉及金额超2.38亿元、优化精装修及景观方案、调整施工工艺,实现成本节约超2000万元,并通过品牌重塑及营销体系导入,当年完成销售额3.62亿元。这也意味着代建企业需具备资源整合、技术优化与工程管控能力,方可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企业实践层面,旭辉建管客户结构中国资及AMC的占比显著提升;蓝绿双城已推进湖印宸山、云起春晖等纾困项目;绿城管理2024年完成118个代建项目交付,总面积达1656万平方米,凸显行业头部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
总之,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代建企业仍需强化自身债权梳理、技术优化及资源整合能力,以匹配相关客户的需求,才能在竞争中破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陈鹏泽
审校:劳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