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案例说明,物企的现金流仍面临诸多冲击,资金回笼难度仍然很大。但也存在不同类型及不同规模企业间的分化,总体上,物企现金流趋向于在压力环境下稳定改善。
观点指数 8月13日,观点指数研究院发布《观点指数 • 中国房地产全产业链发展白皮书》,其中,在“物业暨城市服务:价值重塑”篇中预期,物业行业营收和利润仍将理性增长,但不同企业间的分化情况也会持续。同时指出,物企的现金流仍面临诸多冲击,资金回笼难度仍然很大。但也存在不同类型及不同规模企业间的分化,总体上,物企现金流趋向于在压力环境下稳定改善。
随着管理规模拓展注重“质为量先”,物业行业整体营收增速进一步下滑,头部物企与小型物企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
据观点指数统计,62家样本上市物企2024年共计营收2885.02亿元,平均同比增长率为4.66%,较2023年下降4.04个百分点。营收下降的物企数量达到22家,占比35.5%。营收增速超过10%的物企共计14家,占比仅22.58%。营收额超过百亿的共有9家,与去年数量一致。
企业中,碧桂园服务、万物云分别以439.93亿元及362.24亿元的收入保持行业领先;相比之下,宋都服务营收仅有2.48亿元,与碧桂园服务相差约177.4倍,差距进一步拉大。
同时,营收同比增长最快的三家分别为德商产投服务(+33.4%)、彩生活(+28.1%)、滨江服务(28%),营收额分别为4.54亿元、19.51亿元、35.95亿元。根据公告,实现收入同比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物业管理规模扩大、资产运营业务及业主增值服务增长等。
观察具体业务,抗周期性较强的基础物业服务在收入和毛利的中占比较高,贡献普遍在六成以上,仍是业绩的压舱石。但增长态势总体趋缓,毛利率水平有所下滑,主要是提升服务品质、推进环境和设备的全面升级焕新等需求所导致。
据统计,样本物企基础物业管理服务2024共计收入1753.7亿元,平均同比增长9.68%,占总营收2885.02亿元的60.8%。其中,包括星悦康旅、朗诗绿色生活等在内的9家物企出现该类业务下滑,占比约为15.25%。
社区增值服务有分化趋势,部分物企通过成功挖掘业主需求,推动业务创新,实现了该业务的快速增长,亦或提升了盈利能力;但有不少物企因房屋硬装、资产管理、生活综合服务等业务影响,收入及盈利出现下滑。
据统计,披露社区增值服务收入的样本物企中,有48.9%实现了该业务的同比增长,最高增幅为76%;另外近一半物企出现下滑,最高同比下降了44.7%。
具体来看,鑫苑服务2024年的社区增值收入为2.04亿元,同比提升76%,主要是租售业务完成18家开店;美居业务重点深耕存量项目,规模大幅增长;纯水项目通过自营+阿米巴联营,同比提升80%;零售服务通过自主研发的商城鑫多多替代了外部商城,提升了用户体验感,营收同比提升20%。
期内,非业主增值服务延续收缩,一方面是房地产市场开发及销售均低迷,销售案场物业管理服务及相关服务需求相应减少。另一方面,物企也在主动压降关联方交易规模,防范风险传导。
目前来看,包括应收账款、商誉等金融资产减值在内的各类指标仍在影响着物企的盈利能力,2024年部分物企因对风险进行计提大额减值准备导致了亏损,行业的盈利水平持续表现不佳。
2024年62家样本物企总计归母净利润约为111.07亿元,较2023年的140.13亿元下滑20.74%;平均毛利率由2023年的23.57%下降至21.82%;平均净利率由2023年的5.38%下降至3.64%。同时,录得净亏损的物企数量较2023年略增长至13家。
此外,头部物企中,碧桂园服务、绿城服务、华润万象生活归母净利润增速较快,分别同比增长518.7%、29.7%、23.9%;而华润万象生活净利润连续保持第一,录得36.29亿元。
观点指数观察到,商业运营业务板块占比较高的物业企业,盈利能力普遍更优,例如星盛商业、华润万象生活、宝龙商业、中骏商管等物企毛利率均位居前列,分别为46.22%、32.91%、31.86%及29.26%。
未来,尽管行业面临市场竞争加剧、服务品质提升、人力成本增长等压力,但物业服务的业态范围及增值服务领域正趋向多元化,部分物企可依靠战略转变及数字化提质获得发展机遇。预期行业营收和利润仍将理性增长,但不同企业间的分化情况也会持续。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兰英杰
审校:陈朗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