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房地产行业住宅开发弱复苏、商业安全边际失守、工业杠杆破阈,行业整体转向“低负债、轻资产”模式,但结构性分化加剧。
观点指数 8月13日《观点指数 • 2025中国房地产全产业链发展白皮书》发布,其中在不动产资本金融篇中指出,2025年一季度,住宅开发弱复苏,EBITDA利润率结束两年下滑,毛利率微升,反映了现金流压力缓解;商业地产净负债率激增至7.20%,EBITDA利润率下滑,高端商场租金收入降6%,利息覆盖能力腰斩,偿债安全线告急;工业地产债务驱动失效,净负债率三年升15.79个百分点,EBITDA利润率缩水,ROE趋零,局部流动性危机风险凸显。
住宅开发:止跌回稳进行时,政策市中房企与区域均分化
财务结构:行业整体从过去“高杠杆、高周转、高风险”的发展模式,转向“低负债、轻资产、高质量”的新路径。财务稳健的头部房企有望获得更多发展机会,但尾部房企的流动性风险依然突出,这种结构性差异预示着行业将加速分化。
住宅开发板块已进入弱复苏通道,但复苏基础尚不牢固。未来行业将呈现"K型分化",财务健康的头部企业有望率先恢复,而高杠杆房企仍面临严峻挑战。政策端的边际改善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将是影响行业走势的关键变量。
EBITDA利润率:2025Q1回升至3.99%,结束连续两年下滑的趋势。这一改善主要得益于房企销售回款增加和财务费用控制,表明行业现金流压力有所缓解。但相比2022年10.91%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反映行业整体经营效率尚未完全恢复。
净负债率:均值攀升至90.68%,原因在于三四线城市的库存刚性、专项债收购的选择性与融资渠道的枯竭。
盈利能力:毛利率结束三连降,2025Q1微升至11.73%,这一改善主要受益于土地成本下降和部分城市限价政策松动。ROE从-19.57%收窄至-0.87%,显示资产减值压力减轻,但权益回报率仍处于历史低位。
偿债能力:已获利息倍数回升至2.55倍,主要得益于目前融资成本下行和房企债务重组见效。但这一水平仅为2022年的20%,说明企业付息压力仍然较大。
商业地产:安全边际告急,净负债率三年激增与盈利质量下降
财务结构显著承压:净负债率持续攀升,安全边际收窄但仍处低位。样本企业的净负债率均值从2.55%(2022)→6.13%(2023)→7.20%(2024),三年增幅达182%,反映行业被动加杠杆的趋势。尽管绝对值仍处低位(<10%),但连续两年突破5%。
盈利质量下降:EBITDA利润率走弱,毛利率韧性松动。EBITDA利润率大幅走低:从36.11%(2022)→28.13%(2024),累计下滑8个百分点,尤其2024年同比陡降9.39个百分点. 销售毛利率承压:均值从47.94%(2022)→45.53%(2024),核心在于租金收益系统性下滑与需求端持续疲软。
权益回报虚高隐忧:ROE逆势提升背后的效率悖论。摊薄ROE均值从3.37%提升至4.37%,ROE表面改善本质是“分母收缩”与“政策套利”共同作用的结果,行业普遍通过资产出售缩减净资产规模,城市更新红利和税收优惠短期放大了账面ROE,但行业需从“财务腾挪”转向“运营提效”,才能真正实现回报提升。
偿债安全边际失守:利息覆盖能力腰斩,现金流稳定性告急。已获利息倍数均值从7.98(2023)→4.07(2024),同比跌幅49%,创三年新低。尽管净负债率绝对值可控,但EBITDA利润下滑直接侵蚀利息偿付能力,若融资成本上升,部分企业或触及安全线(通常≥4)。
商业地产正经历“安全边际弱化”与“盈利寻底”的再平衡阵痛,未来修复路径取决于两大变量——非核心资产处置和租金企稳进度,以及REITs扩募(如凯德消费REITs)对存量估值的拉动效应。
工业地产:杠杆升高,债务驱动模式失效与盈利下跌
债务风险持续恶化:杠杆率突破安全阈值。工业地产净负债率均值从2022年的53.65%攀升至2025年Q1的69.44%,三年间增长15.79个百分点,增速超过行业安全阈值。若延续当前趋势,2025年末或突破75%,进入高杠杆区间。这一趋势印证了债务驱动扩张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反映企业通过举债维持土地购置与基建投入的策略已难以为继。
盈利能力承压:行业盈利指标大幅下跌。EBITDA利润率从2022年的47.19%下降至2025年Q1的25.42%,累计缩水21.77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均值同步从37.90%下滑至28.05%,三年降幅近10个百分点。摊薄ROE均值更是从7.79%萎缩至0.76%,权益收益趋近于零。
偿债能力异常波动:利息覆盖数据存疑。2025年Q1已获利息倍数均值骤升至8.71,较2024年提升114%,与债务率攀升、盈利下降的趋势显著背离。
2025年Q1工业地产已滑入“杠杆升、毛利降、收益大幅下降”的象限,若无大规模资产证券化或债务重组突破,行业恐面临逾期事件,陷入局部流动性危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陈朗洲、夏宇
审校:陈朗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