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主题乐园竞逐加码,文旅IP变现成价值核心

观点指数研究院

2025-08-15 15:32

  • 政策与消费升级推动文旅 IP 价值链延伸,通过跨领域融合、内容运营与品牌输出,拓宽IP变现路径重塑文旅价值链。

    观点指数  在8月13日观点指数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全产业链发展白皮书》,其中在“文旅发展:延伸IP价值链”篇中指出,随着文旅消费提质升级,聚焦具备多元消费潜力的IP资源,通过跨领域融合与全链条运营拓宽变现路径,成为延伸IP价值链的关键。

    2025年上半年,多项政策涉及文旅产业。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相关政策形成了针对“促繁荣、振消费”的体系,文旅产业在扩内需及向服务型消费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国家层面,《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包含丰富消费惠民举措、培育消费场景等内容,推动文学、动漫等IP跨领域转化,使文化内容对消费产生吸引;《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关注休假制度优化,从时间角度为消费提供更多可能,有助于释放文旅体消费的潜力。​

    消费结构转型层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出一些变化:2013-2024年居民服务性消费占比从39.74%上升至46.1%,为历史最高。这与文旅消费提质呈现出关联——Z世代在IP经济、情绪价值消费中影响较大,促使文旅产品向“内容+服务+体验”方向升级。从旅游演艺的沉浸叙事到文化新空间的场景营造,这一过程体现了服务型消费需求对供给侧的影响。

    在文旅产业中,主题乐园领域竞争较为激烈。从重点监测企业的项目动态来看,国际IP不断拓展市场,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完成竣工交接,作为全球开园规模最大的乐高IP主题世界,其以超百亿投资打造了高端文旅场景;上海迪士尼启动蜘蛛侠主题园区扩建,投入超百亿资金拓展漫威英雄宇宙,凭借较强的品牌号召力,巩固了全球IP影响力,对本土乐园形成一定竞争。

    本土乐园在差异化发展方面加快步伐。上海超级欢乐谷投入26亿进行升级,融入国潮IP与沉浸式体验,打造中国风科幻产品;北京泡泡玛特城市乐园借助LabubuIP,6月预订量增长6倍,门票紧俏程度接近国际乐园,通过潮玩IP开拓了新的发展方向;万岁山武侠园专注于武侠IP,沉浸式演艺使得入园人次、营收同比分别增长239%、162%,以“小而美”的在地文化呈现,打破了淡旺季的界限。

    不过,重资产模式存在一定风险。宋城珠海世界级演艺集群遭遇土地回收,150亿级项目推进受到阻碍,这显示出长周期、高投入项目在政策与市场波动中存在的不稳定性。这一情况促使本土企业探索“轻资产+强内容”的发展路径——从“投入资金建设乐园”转向品牌输出、IP运营。例如,宋城演艺以“千古情”IP签约落地,输出演艺内容与运营管理;方特、欢乐谷尝试通过IP授权、管理咨询来拓展市场,降低对重资产的依赖,在国际IP的市场竞争中寻求发展空间。

    当前,主题乐园赛道的竞争已从“规模比拼”升级为“模式博弈”:国际IP依靠重资产与全球品牌展开竞争,本土乐园则在重资产深耕与轻资产突破之间寻找平衡。无论是上海乐高、迪士尼的百亿级布局,还是万岁山、泡泡玛特对IP的深入运营,亦或是宋城、方特的模式转型,都在改变着文旅生态。当国际IP的冲击与本土创新相互碰撞,轻资产服务输出与重资产园区运营相互配合,可能会推动中国主题文旅从“追赶者”向“创新者”转变,在竞争中探索出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IP跨界联动的趋势持续显现。爱奇艺布局线下乐园与内容电商,以影视IP为核心打造沉浸式娱乐空间;小红书“REDLAND”集合20余个经典动漫IP,构建8万平米的开放世界冒险岛,使“跟着短剧、动漫去旅行”成为新的潮流;华强方特的“熊出没+乐园”模式,虽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但场景叙事较为碎片化,需要构建系统的IP生态。这些尝试打破了影视、文旅、电商之间的界限,推动“内容流量”向“文旅热度”转化——影视IP不再局限于银幕,而是成为文旅消费的引流因素,促使观众从“看电影”转向“追IP、游场景、买周边”,激活了跨产业的消费活力。​

    本文节选自《文旅发展:价值延伸》
    阅读报告全文请点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李永泉    

    审校:劳蓉蓉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