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住宅物业市场增量放缓,城市公共空间服务市场将持续扩张

观点指数研究院

2025-08-14 17:29

  • 政策端鼓励物企拓展服务边界,一方面向社区康养、便民生活等增值服务领域延伸;另一方面,寻求学校、医院、景区、及其他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机遇。

    观点指数 8月13日,观点指数研究院发布《观点指数 • 中国房地产全产业链发展白皮书》,其中,在“物业暨城市服务:价值重塑”篇中指出,传统住宅物业市场增量将持续放缓,直接影响到物企通过新项目获得管理面积增长的速率。但随着城市治理的精细化和城镇化进程正在持续推进,城市公共空间服务市场处于快速扩张阶段。

    今年以来,物业行业的政策端经历了显著的调整与升级。一方面,政策旨在从细化标准、强化监管以及透明治理等维度,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实现服务质量提升。另一方面,通过积极推动物业企业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智慧化服务水平,拓展服务边界,增强多元业态的专业服务能力,助力行业从“粗放管理”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4月25日,我国第一部社区设施服务国标——《完整社区设施服务指南(GB/T45581—2025)》发布,并于今年8月1日正式实施。

    该《指南》是落实关于“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响应住建部关于统筹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工作部署的具体行动。

    其对完整社区做了定义,即“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服务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的区域。“

    整体上,旨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推动社区资源整合,形成共驻、共建、共享的社区资源良好态势;健全社区组织,明确职责和权利;完善社区服务设施,营造全龄友好、安全健康的社区生活;推进智能化服务;以及健全社区治理机制,引导居民全程参与完整社区建设。 近年来,业主对透明化治理的诉求逐渐提升,而这一举措可保障业主的参与权与决策权,进一步维护财产权益。同时,对于物企来说,趋向透明化亦有助于规范管理流程,增强企业的公信力。

    举例来看,江苏省住建厅6月16日发布的《江苏省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在各地选取一些具备条件的住宅小区,探索开展有业主委员会收取物业费、采取包干制以外的物业收费方式,拓展智慧物业应用场景(电子业主卡、业主在线表决平台等),探索项目经理向业主委员会和社区述职、业主委员会离任审计等试点。

    《江苏方案》旨在通过开展试点,总结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助力破解行业共性难题。

    但受到目前整体经济的下行压力及房屋资产价值滑坡的影响,部分政策的出台也引发热议,其中“物业费”成为关注的核心点;今年上半年政策端还引发“空置房物业费打折潮”,要求物业服务“质价相符”的呼声越来越高。

    2月28日,长沙市《关于规范物业服务收费管理的通知》发布,其中便提到空置房物业费实行阶梯式优惠,即业主按照物业服务合同、交房公告(或者交付通知书)约定的房屋集中交付日期的次月起连续空置至第24个月,按照物业服务收费标准的70%缴纳物业服务费用;从第25个月空置期起连续至房屋空置结束,按照物业服务收费标准的90%缴纳物业服务费用。

    截至当前,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十余座城市(区)宣布空置房物业费可打折,具体包括苏州、无锡、宿迁、扬州、常州、长沙、石家庄、青岛、潍坊、烟台和兰州新区等。

    观点指数认为,“物业费”关乎多方利益,需要更好地平衡;物业服务过程的相关成本并不会因为房屋空置而减少,这会间接导致物企降低服务质量。从预期来看,相关政策让物业费降价的舆论呼声较高,影响了物企议价能力、收缴率等,从而让住宅服务市场面临压力。

    目前,物业服务市场变得更加开放。中共中央、国务院3月17日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要稳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推动将物业服务等服务消费条目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这意味着有望吸引更多国际资本进入国内物业服务领域,为行业带来先进的服务理念、技术工具和运营模式,推动物业管理模式创新;也将加剧物业行业的竞争压力,推动业内优胜劣汰与整合兼并。

    从行业发展空间来看,受上游房地产市场持续止跌回稳影响,传统住宅物业市场增量将持续放缓,直接影响了物企通过新项目获得管理面积增长的速率。而在既有的存量市场中,随着“好房子”建设对“好服务”赋能的需求,物企也不得不注重服务品质竞争、提升业主满意度与市场竞争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2%,其中住宅投资下降10.4%;住宅施工面积下降9.4%;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20.0%;住宅销售面积下降3.7%。

    相比之下,政策端鼓励物企拓展服务边界,一方面向社区康养、便民生活等增值服务领域延伸;另一方面,寻求学校、医院、景区及其他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机遇。

    期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动高校后勤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到,鼓励高校逐步开放或按服务项目开放校内市场,形成校内外服务实体公平、有效、良性竞争格局。

    此外,城市治理的精细化和城镇化进程正在持续推进,城市公共空间服务市场处于快速扩张阶段。市场数据指出,2019年至2023年,城市服务市场的总收入由1898亿元增加至233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3%。2028年,城市服务市场的总收入预计将达3236亿元,2023年至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6.7%。

    本文节选自《物业暨城市服务:价值重塑》
    阅读报告全文请点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兰英杰    

    审校:陈朗洲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