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市在政策端聚焦疏解难点堵点,旨在推动物业服务收费及标准透明化、优化业主自治和管理、规范维修资金使用以及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观点指数 在7月24日观点指数研究院发布的《疏解难点赌点 | 2025年7月物业服务发展报告》中,我们发现,部分省市提出了一些具有特色的物业服务质量提升举措,如探索开展由业主委员会收取物业费、项目经理向社区述职、推广“大物业”管理模式等。
当前,在政策端各省市聚焦物业服务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制约行业发展的难点堵点进行疏解,主要目的旨在推动物业服务收费及标准透明化、优化业主自治和管理、规范维修资金使用以及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7月4日,北京市住房和城市建设委员会正式发布新版《住房物业服务标准》,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
该《标准》借鉴了万科物业的“弹性定价”模式,首先是构建了“刚性指标+柔性指标”的双层结构,其中刚性指标不设等级划分,涵盖法律法规、强制性规范的要求,如消防安全、信息公示等,是物业服务的必答题;柔性指标则划定三个服务等级,根据服务频次等进行划分,从低到高依次为一级、二级、三级。
其次,赋予业主灵活选择权。业主可根据房屋状况、设施设备、绿化规模、居住人群等实际情况,以及业主的需求与偏好,对各项柔性服务等级分别选择。
这种“菜单式”服务能够较好地匹配业主的需求,将有限的物业费资源更高效地与业主最关注地服务项目相匹配,提升服务体验。同时,通过提升业主参与度,明确物业服务标准与权责边界,进一步提升治理的透明度,减少服务纠纷。
除此之外,部分省市还提出一些具有特色的物业服务质量提升举措,如项目经理向社区述职、推广“大物业”管理模式等。
例如,《江苏省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各地将选取一些具备条件的住宅小区,探索开展由业主委员会收取物业费、采取包干制以外的物业收费方式、拓展智慧物业应用场景(电子业主卡、业主在线表决平台等)、发展“物业+生活”融合服务、项目经理向业主委员会和社区述职、业主委员会离任审计等试点。
江苏方案还明确,到2026年底,物业服务和收费信息、公共收益收支情况公开机制全面建立,部门职责公示公开机制有效落实;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率超过70%,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服务覆盖率超过80%,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应急申请使用“绿色通道”全面建立,物业管理服务领域信访举报处置率100%,物业服务履约率明显提高,投诉数量显著下降。
更早之前,福州市住建局《关于印发推进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要探索“大物业”管理,有效整合物业资源。探索将相邻小区划定合并为同意物业服务区域,择优引进专业化物企进行管理;对社区领办物业企业承接无物业小区的,有条件的地方通过“肥瘦搭配”,将优质物业服务项目与无物业小区打包,平衡企业收益。
报告期内,上游房地产市场政策利好持续,长沙、济南、天津、南京、合肥、广州、杭州、北京、青岛等出台了优化住房公积金的相关政策,涉及放款贷款条件、提高贷款额度、上调交存基数、扩大异地贷款范围等举措,旨在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职工收入变化,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但目前房地产行业仍面临较大的压力与挑战,房企销售热度持续回落,尽管投资端部分房企的拿地节奏有所提升,但整体仍处于低位;政策对市场预期的修复作用依然有限。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2%,其中住宅投资下降10.4%;住宅施工面积下降9.4%;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20.0%;住宅销售面积下降3.7%;6月份国房景气指数为93.60;总体上还是朝着止跌回稳的方向迈进。
另外,深圳、东莞等地期内出台了促进消费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在物业服务方面主要是鼓励物企拓展多元化服务,构建“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提出支持物业服务企业与养老、托育、餐饮、家政等企业合作,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支持居民开展房屋装修和局部改造等。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政策也提及打造新的消费场景。例如,激发体育服务消费动能,推进大型综合体育场馆升级改造和周边配套设施建设,鼓励申办或引进有影响力的国际顶级赛事和区域赛事。
观点指数认为,对于目前致力于进化为城市空间运营服务商的众多头部物企来说,这亦是展现资源整合能力、促进品牌建设,增加收入来源的机遇。
本文节选自《疏解难点赌点 | 2025年7月物业服务发展报告》
阅读报告全文请点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兰英杰
审校:劳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