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承压 约4成商业零售企业面临营收增长考验

观点指数研究院

2025-05-13 14:30

  • 在消费动能不足的背景下,零售商业市场承受不小的压力,商业地产企业的表现也未见太多惊喜。

    在5月13日观点指数研究院发布的《表现力指数 • 2025购物中心暨零售消费发展报告》中,我们发现,今年1-4月,观点指数样本零售企业中,直接面临的现实就是:市场承压, 约4成商业零售企业面临营收增长考验。

    观点指数 在消费动能不足的背景下,零售商业市场承受不小的压力。核心商业城市方面,最新的2025年一季度,除上海有新增供应外,其余城市均无新项目开出。

    观点指数认为,这与当前市场环境有关,在消费未见明显增长且存量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企业对推动项目入市更为审慎。

    空置率方面,上海和成都的空置率较为突出,分别达到8.5%和8.3%。租金方面,上海和北京是目前零售商业租金水平最高的两个城市,分别达到31.3和32.3元/平方米/天,二线城市中的杭州也有不错的表现,达到21元/平方米/天。

    整体来看,核心商业市场的空置率有小幅收窄,但租金报价也呈下滑趋势,说明当前市场以价换量的情况较为突出。

    以价换量背后,是市场受经济复苏缓慢,以及大众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等因素影响,零售及餐饮业绩表现疲弱,业主方不得不提供更为优惠的租金来吸引租户。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增供应不断入市,商业项目间的竞争也必将加剧,部分商业设施老旧和区位条件一般的项目将面临较大挑战。

    市场疲软之下,商业地产企业的表现也未见太多惊喜。大部分企业面临着营收增长上的考验。具体表现为,样本企业中约6成实现收入同比增长,不过幅度较小,大部分低于10%;此外还有约4成录得小幅下滑。

    其中,增幅最大的为华润万象生活,2024年其零售商业收入为42.09亿元,同比增长30%。主要得益于其可观的商业规模和较强的商业运营能力。

    港资方面,在高端消费趋弱之下,以运营高端商业为主的港资企业代表也进入了瓶颈期,但在多年积累的优质资产组合、强劲运营能力之下,基本盘较稳。

    恒隆地产作为在内地持有运营多个高端项目的代表,截至2024年12月的整体出租率仍然维持高水平,更录得温和增长,客流量亦维持稳定。

    在交出收入答卷的同时,样本企业也开始挖掘新的业务方向,存量和非标是当下的热门关键词,并有望成为未来新的增长可能。

    存量改造受建筑本体及运营现状的限制,需要针对每个项目量体裁衣,制定改造升级方案,考验着运营方在建筑更新、内容创新和资产增值等方面的能力。

    ‌在这方面,头部企业针对旗下项目进行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有项目的焕新改造上,重庆龙湖时代天街E馆‌在原项目基础上扩容,新增“城市绿洲”主题中庭与电竞主题街区,吸引腾讯电竞馆落户,年轻客群占比提升至65%。

    除在空间形态、场景营造、业态组合、运营模式等维度上进行创新外,找准定位,满足目标客群的需要也是成功的必备要素。

    以华润旗下深圳笋岗万象食家为例‌,该项目由传统仓储物流园区转型而来,现为“食材主题+生活方式”综合体,引入了全国首家盒马黑标店、米其林餐厅集合区,满足周边客群对美食的追求,激活了片区商业活力‌。

    以上为《表现力指数 • 2025购物中心暨零售消费发展报告》节选

    ……全文共计12287个字,订阅会员后继续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冯彩云    

    审校:陈朗洲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商业地产

    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