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救市惹争议 购房补贴总额1.3%
时间: 2014-09-04 00:30:06    来源: [ 观点网 ]

取消限购是让楼市回归正常化的明智之举,但1.3%的购房补贴是一种非市场化的行政手段。

  观点网 9月1日晚间,一则杭州余杭区政府拟出台救市措施消息网上热传,“将予符合条件购房者以房款总额1.3%的购房补贴,单套补贴上限为30000元”。

  消息传出后,余杭补贴救市迅速成为市场关注的话题。但与此前“限购取消”不同的是,余杭的此轮救市政策并未赢得市场叫好。

  有业内人士认为,取消限购是让楼市回归正常化的明智之举,但1.3%的购房补贴是一种非市场化的行政手段,可能会催化房地产狂热。

  如此看来,在这场关于余杭救市的讨论中,市场关注的焦点不仅是1.3%或30000元这些直观的数字,更是财政补贴这一手段是否会再次搅乱逐渐回归常态的杭州楼市。

  各执一词的救市

  迫于舆论压力,9月2日下午,余杭区建设局回应传闻称:“自7月29日杭州市房地产政策调整以来,为进一步促进我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有效鼓励和支持市民自住性、改善性住房需求,我局会同相关部门正在征求各方意见。”

  而早前9月1日,在救市消息尚无法证明真伪的情况下,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院长丁建刚已表示,“依本人对杭州现状的了解,(余杭救市)可能性极大。”

  在余杭给出官方回应后,“救市”新政随即引发众多行业人士争辩,有人认为此举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但也有人认为这是“赤裸裸的行政干预”。

  丁建刚认为,除了补贴外,救市政策中“60平方米可以落户”等一系列的措施,比较符合余杭实际情况,因为余杭区目前潜在供应量大,城市化进程红利是负的。

  据透明售房市场研究院统计,截至8月31日24时,余杭区新建商品房可售套数为50872套,可售面积587.9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42311套,可售面积508.47万平方米。

  此外,解限后一个月内,余杭区环比提升的近1000套去化房源大多来自新开楼盘,但真正受政策效果影响的库存积压项目却是少数。

  杭州某媒体人士则与丁建刚持相反的意见,他提出,“余杭救市提出购房补贴,是在召唤计划经济的幽灵”,这种行政干预的副作用非常大。

  事实上,随着越来越多城市加入限购松绑“大军”,多数地方政府已陆续退出对楼市的行政干预。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三亚、南京等8个城市限购尚未松绑。

  限购松绑带来的是成交量的大增。截至8月31日,杭州全市共成交9385套,是近8年来同比最好记录,其中,余杭区共成交3862套,约占总成交量的41.15%。

  对于上述人士的担忧,策源研究机构研究员顾晓立接受采访时则表示,短期来看,救市措施会带动房价小幅上涨,但开发商会理性寻找到一个价格的平衡点,并不会让房价疯涨,因为余杭区目前的高库存增加了购房者可选择的空间。

  余杭再成试点

  余杭作为杭州第一个全面取消限购的区域,在楼市“金九银十”伊始,再次成为此轮救市的“试点”。

  问及原因,顾晓立解释称,杭州此番救市政策的推出,和之前限购放开,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从余杭开始,然后一步一步逐渐放开。如果余杭区的成交量能按预定轨道保持10%-15%的稳定增长,那主城区也会慢慢放开的。”

  而除了已提及的高库存外,对比杭州奥体等板块已止跌回升的房价,余杭的临平山北、勾庄、崇贤等板块房价的持续下跌,或是加速其出台托市政策的另一重要原因。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余杭区的房价自1月份的9285元/平方米,逐月下跌至8月的8566元/平方米。即便在7月29日限购全面取消后,成交量爆发式的增长却也未能带动该区域均价的随行上涨。

  此外,在顾晓立看来,“余杭成为国内较早救市的区域,与余杭区供应量多,房子卖不出去有关,也与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也有一定的关系。”

  2014年一季度,杭州市地产销售大幅回落,全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78.36万平方米,下降26.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34.33万平方米,下降35.6%,增幅同比分别回落95.3和111.4个百分点。

  在楼市成交的下滑的同时,一季度杭州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297.27亿元,增速同比回落5.5个百分点。


(发稿:见习编辑 付庆荣    审校:劳蓉蓉)
关注观点新媒体
官方微信二维码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