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印象当中,中海在商海当中命运多桀而且悲苦。孔庆平执掌中海时期是中海少有显得强势的时期。
原中国海外主席兼行政总裁 孔庆平
在万科和招商20岁的时候,中海已经25岁了。中海1979年在香港注册时,除了要扮演所谓“企业”的角色外,其实还背负着严肃的政治任务,中海承担着香港的城市建设、经济稳定的角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海为香港的顺利回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92年,中海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曾逾330亿港元。期间,中海进入香港房地产业。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海在香港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遭受双重重创。用恒隆地产陈启宗的话来说:“1997年,中海被赶出了香港!”
而用孔庆平的话来说:“1997年,对于中海来说是黑色的!”
事实上,在商业环境下,中海所展现出来的企业个性远没有中海产品所展现出来的个性强烈。有人评论中海在国际市场上是相当软弱的。而在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中海更是屡屡被那些新兴的房地产企业挖角。从万科到合生,王石与朱孟依均垂涎中海的专业人才并挖角中海,这其中包括刘爱民与陈长缨。
但无论他人如何,中海总是默不作声。
2002年,孔庆平掌舵中海,从亚洲金融风暴当中缓过劲来的中海开始谋划重组。房地产业务与基建业务分离,加上物业管理,此三项业务成为中海的核心业务。其他业务则剥离出中海。这是孔庆平重组中海的基本思路。
2002年中海地产成立,中海旗下的房地产业务主要归入中海地产旗下,中海地产承担起拓展内地房地产业务的主要责任。中海地产业务的重心开始放在内地。
此后中海地产开始全国性扩张,布局城市迅速由5个发展到20个。仅2004年,中海先后拿下成都、深圳、苏州三地地王。其后孔庆平开始不断将中海集团的房地产资产注入中海地产,并谋划中海地产A股上市。2005年,中海地产第一次递交了中海地产的上市申请,但未被通过。
造化弄人,在后来的过程中,中海不断调整其A股上市计划。中海集团回归A股成为一个信号。但借壳新黄浦失败之后,孔庆平多年围绕中海地产打造的上市平台亦宣告失败。
恰在此时,中建总公司A股上市的计划提出,中海地产的资产包含在内。也许是为了A股上市后的重组,孔庆平离开服务了21年的中海,重归中建总公司。也许这一次,又是为了重组。
·证监会救市?保利获发43亿公司债“过冬” 08/07/07
·热钱流进中国民间借贷市场 08/07/07
·金地之踵:增发表象下的资金困局 08/07/07
·庄士中国全力发展二线城市 08/07/07
·中报:苏宁环球利润上半年大幅预增 08/07/07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