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这十六年的购物中心发展,基本可以从四个方面去看过去、现在和未来,很难以绝对的时间维度去区分项目属于哪一代。
编者按:11月3日,2020观点商业年会在上海举办,于次日搭乘飞机翱翔云霄之际,弘阳集团总裁蒋达强有感而发,遂写随笔一篇。弘阳在战略上讲究“商业+地产”双轮驱动,蒋先生亦说过,人生无捷径,坚守成大器。在坚守之中,如今弘阳已开始思考各环节的创新思考与行动。以下呈现该篇随笔,以飨读者。
蒋达强(弘阳集团总裁):昨天跟一群商业同行有些交流,今天恰好在飞机上有些感想,感谢智能手机可以随时随地的记录下来。
对于优质购物中心的发展,2004年深圳万象城开业可以作为之前百货和之后优质购物中心的分水岭,这十六年来变化异常快,根本原因是供给端的问题,也就是说供应量太大、钱太多、城市发展太快、竞争太剧烈导致的,被逼着前进。但对需求端的消费者客户来说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之前我们定位基本都叫引导潮流/引领消费者(教育消费者),中间有一段时间叫“来源于当地、高于当地”(贴近消费者),目前基本上就是“做好3公里范围内人群的消费与体验服务(服务消费者)”,消费者的进步是巨大的,讨好消费者是未来主流了。
我回头看这十六年的购物中心发展,基本可以从四个方面去看过去、现在和未来,很难以绝对的时间维度去区分项目属于哪一代,因为每个阶段总有项目是超前的和优质的。这四个纬度分别是:硬件、软件、内容、营销,从这四个纬度总体来说,可以看出我们在产品与经营上的行业快速进化。
第一代优质购物中心:
第二代优质购物中心(目前依然是主流):
第三代优质购物中心:
第四代优质购物中心遐想(逐步涌现):
能够纵横这十几年行业变化的商业地产商也就是华润万象城和太古了,中粮大悦城也都随着人员变化在走下坡路。对于继续想在商业地产行业做大的企业来说面对的考验就在于:理念上/定位上不要再沉湎于过去老经验,犯经验主义错,以前干过多少个都不意味着未来能把一个干好。
在实操层面来说,在营门店上现在就必须在软件上、营销上、内容上跟上从消费时代过度到体验时代的发展;筹建新开店上在硬件/软件上从一开始就发力;新拓店上必须看清楚3公里客群的属性与画像/尽量符合地铁TOD/重质量不重数量/中大型建面8万平米以上为主。
轻资产拓店上必须找到理念一致的共同投入方或者理念支持的业主方。对于企业来说,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如果连锁发展就一定要标准化,但这个行业的未来是因地制宜能力,所以这个平衡值得深刻思考。
目前中国已经有将近5亿平方米购物中心面积,未来还要继续供应1.5亿平方米左右,这是一个死亡大过胜利的超供市场。我们如果不在硬件、软件、内容、营销上有巨大的创新思考和行动,关键是行动。那我们真的会迎来“还未老去,就即将死去”的局面!
(2020年11月4日记录于飞机上)
撰文:蒋达强
审校:钟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