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闵与观点对话:中原文化之旅里的写诗人 | 博鳌20年

观点网

2020-07-29 15:38

  • 如果人生是一场文化之旅,闵闵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远方。

    编者按:二十年时光,无论是对人的一生还是一个行业的历史,都是厚重而且无法割裂的。

    对于中国房地产而言,过去二十年是高速发展的黄金年代;对于博鳌房地产论坛而言,二十年就是过去的全部——她从创立以来就伴随着房地产一路向前,记录着这二十年恢弘的历史。

    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值此“博鳌20年”之际,观点新媒体遍寻二十年来中国地产商业领袖们的传奇故事与独特视野,并推出“博鳌20年”系列采访特稿。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见证。

    观点网 闵闵要出诗集了,就在近期。

    彼时,她刚刚结束长达两天的封闭式年中会议,而后又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个项目。

    出了一山又一山,尽管电话信号时断时续,我们也从柔和的声音中感受到了她发自内心的喜悦,并为她感到由衷的高兴。

    从校园到媒体,从地产到文旅,多元化的社会角色既赋予了闵闵独一无二的阅历,也为她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未有天地之时,唯象无形,幽幽冥冥,茫茫昧昧,幕幕闵闵,鸿濛澒洞,莫知其门。”人生若是一场容易迷失的文化之旅,她便以23年的耐心不断奔向自己的方向。

    立足中原大地,心系诗和远方。

    作为建业文旅总经理,闵闵带领着她的团队在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的上半年取得了接近预期的好业绩,并向观点分享了她的经验和感受。

    北宋一梦,东京繁华

    新冠肺炎疫情的“黑天鹅”至今未散,文旅大概是地产行业里面受影响最为严重的一个分支,景区封闭、人员限流、保持社交距离……便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华侨城、融创文旅,在面对2020年惨淡的开端时也不得不停了下来。

    伟光汇通副总裁王军更是直言,仅一季度便让公司承受了至少4个亿的损失。

    然而,建业文旅是一个例外。

    闵闵向我们透露,在公司一手抓防控、一手抓运营的情况下,依靠建业在河南28年的品牌,今年也还算是接近预期。

    她的声音中也透露着满满的自豪:“这个可能在很多企业来说,真的是创造了奇迹,对员工也是很大的鼓舞。”

    建业在河南扎根了28年,闵闵也在建业扎根了23年。

    2012年起,建业开始布局文旅。作为建业地产副总裁,闵闵兼任河南建业文化旅游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她全身心投入国内外文旅的结构研究,尤其是文化景区。

    闵闵透露,今年疫情期间电影小镇有50多万游客,疫情后已在3月28日恢复运营。

    即便如此,她也忍不住连连感慨:“太难了,太难了!”从定位到创意再到每一个空间产品,整个过程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文旅业内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七分看出身、三分靠运营,同时也遵循着“二八法则”:一成生存得还可以,一成在平衡线上,基本上都很艰难。

    然而,什么是一个好的项目?就建业文旅而言,中原文化是靠其背后的文化IP与灵感来源支撑。

    截止目前,建业旗下已有以杂技文化为特色的濮阳大集古镇,以传承钧瓷文化为特色的禹州神垕小镇,以电影场景为形、以城市记忆为魂的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以体育、休闲、娱乐融合为特色的郑州樱桃沟足球小镇等七个文化小镇,2019年“十一”国庆期间,这七大文化小镇共吸引游客超过70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闵闵并不认为情怀与盈利之间存在冲突——只有活化历史、做年轻人喜欢的民俗和文创,才会吸引更多游客,文化传承和旅游才能持续发展。

    同时,所有的小镇项目都要根据市场数据来确定选址,同时考察客户需求、旅游要素,“认真去做文旅、挖掘文化传承的话是很难撞车的”。

    文旅项目每年都要提升。以雾森系统这一产品为例,今年夏季6月份高于40℃的时候,发现水雾降温布局不合理,便根据运营需要、市场需要以及客户需要做出提升和改变。

    “如果真有情怀,认真按照市场规律和项目规律来做,我认为还是能做好的。”

    闵闵指出,文旅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后期运营难度大,这是核心规律;而且需要运营思维的定位、产品推导、市场调研和产品创作的思维,来完成文旅项目的和投资与操作。

    建业创始人胡葆森曾对外表示,未来建业文旅将会以中原文化小镇的产品形态走出河南。

    据悉,建业文旅的目标是到2022年建业中原文化小镇达到20个、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目前,济源篮球小镇、洛阳牡丹小镇、鹿邑国学小镇等15个小镇正在规划建设中。

    此外,于5月敲钟上市的建业新生活旗下亦包含文化旅游综合体运营管理板块,涉及园林苗木产业、田园综合体运营与建业智慧园艺。

    廿三载文化之旅

    闵闵深爱写诗,更爱张爱玲、三毛。爱着很多感性的、说不清道不明的事物。

    她是老师,是主持人,是编剧,是球迷,是职业经理人,也是一位诗人。从教育到住宅到商业再到文旅,工作之余,挤着时间了便写诗。

    “昨日火烧云/今日有大雨/明日艳阳天

    等待,等待,等待吧/或许我们在等待一片云朵的来历/和千千万万个明眸皓齿”

    《看不见的光阴——致我们》节选,作者闵闵,2019年7月

    闵闵认为,写诗是她对工作压力的排解,也是心系远方的寄托——还有什么,能比诗更能明志呢?

    于闵闵而言,从文化行业转行到文旅地产是命运使然。

    多年的笔耕不辍和文化行业经验,也为闵闵创作文旅产品带来了灵感和动力,而建业文旅的文化小镇为游客带来了喜悦和轻松,这也反哺了她的创作——她的作品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

    参观二里头遗址,她看到了老祖宗们零零散散留下的雕刻与饰品,也看到了华夏五千年里的四千年中原文化。

    闵闵指出,历史一定要活化到生活当中,活化到一个小的物件,活化到一场活动里,活化到吃、玩里面的记忆才更加深刻,旅游的使命要做这些东西,这才能真正做到文化传承在百姓手中。

    闵闵说,她最喜欢的作者是张爱玲,从散文到传记,往往常读常新。自民国至上世纪80年代,诗歌与文学在时代中交替前行,大家珠玉在前,如三毛浸透了忧愁,如张爱玲孤傲到了骨子里,如北岛激辨与呐喊,如余光中回归东方乡土……

    闵闵的诗作风格在细腻温柔中既有平静人心的力量,更不乏向上的力量。

    这是一代人的成长背景,也深受之影响,并将诗歌的浸润带入她们所创作的时代浪花中。在80年代里读书的那一辈,爱好文学的有几个是不爱三毛、不爱张爱玲、不爱席慕蓉的呢!

    在每一篇诗文的落脚,她给自己的介绍非常简短——闵闵,职业经理人。我的岁月,一半是人生的战场,一半是诗和远方。

    如果人生是一场文化之旅,闵闵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远方。“我希望能够始终保持真心,始终保持创作的热情,始终保持热泪盈眶,才能把每一个项目做好。”

    以下为观点新媒体对河南建业文化旅游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闵闵女士的专访实录:

    观点新媒体:今年疫情对文旅行业产生了多大的冲击?

    闵闵:疫情肯定对文旅的行业冲击非常大,但是我们一手抓防控,一手抓运营,情况稍好一些。

    主要是建业品牌在河南28年,本地游客会多一些,信赖度和认知度会更高一些。

    观点新媒体:建业文旅目前项目的恢复情况如何?

    闵闵:总体还是可以的。可能对很多企业来说,真的是创造了奇迹,对我们员工也有很大的鼓舞。

    这两天主要在开年中会议,我觉得建业全体人员在胡葆森董事长带领下,确实很拼,事迹令人非常感动。

    观点新媒体:现在国内文旅地产供应量特别大,但是也存在很多同质化的现象,能不能分享一下做文旅项目的经验?

    闵闵:我2012年全身心研究国内文旅和国外文旅的结构,尤其像文化景区,可能在国内产品、数量会更多一些,但是生存的空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有一成生存的还可以,有一成在平衡线上,在二八黄金线上。

    国内小镇类的文旅项目,上马的比较多,但是真正生存状况并不看好。

    很多文旅只是个由头,认知、逻辑、投入等都不够,所以导致很多文旅项目出问题。我们在做电影小镇的时候,在看到了国内不成型项目的问题后,也在努力规避这些问题。

    还有胡总对自己的品牌看得像眼睛一样,每做一件事情希望兢兢业业地做好,所以我们的团队能领悟他的价值观和精神指引,把在文旅推进当中,品牌、产品、运营能够更周全的考虑到。

    观点新媒体:您觉得文旅和地产之间的平衡到底该怎么实现?

    闵闵:这种平衡不是此高彼低,而是应该齐头并进。做文旅确实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这是它的一个核心规律。建业是个长期价值主义者。

    观点新媒体:建业文旅比较注重挖掘中原文化,这种情怀和盈利是否会产生一种冲突呢?

    闵闵:不会。有挖掘保护整理传承中原文化,我个人觉得胡总是把它作为一种传承的责任,从游客和市场的角度,也是一个很需要这方面文化学习的过程。在游玩的过程中能够知道历史的光辉、看到文明的足迹。

    今天刚刚去参观了二里头文化,华夏文明5000年,在二里头看到了4000年。那个时候就有管道,而且早期做得非常精美,老祖宗的智慧,极小的雕刻、饰品做的很棒,这些东西都是传承、挖掘、保护范围之内的。当时挖掘出土的东西,他们也做了文创,那时候老祖宗的审美非常棒。

    历史放到课本里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活化了历史,只有年轻人喜欢的历史和年轻人喜欢的民俗传承,文化传承才有意义。

    一定要活化到生活当中,活化到一个小的物件,活化到一场活动里,活化到吃、玩里面的记忆才更加深刻,旅游的使命要做这些东西,这才能真正做到文化传承在百姓手中。

    观点新媒体:文旅项目还是靠运营,建业在运营方面有什么样的心得呢?

    闵闵:这个我不太同意,我认为是七分出身、三分运营,如果出生就残疾了,九分运营也活不了。举个例子,想培养一个芭蕾舞演员,给我一个瘸子,用再大的劲,她也跳不了舞,所以文旅项目是非常讲出身的。

    前期的市场调研、定位、创意,所有这些东西都是运营导向的,运营在拿地之初就要介入了,只有这样认认真真的去做文旅创作,运营思考,出生不残疾,才能有机会运营好。

    观点新媒体:您选择项目有什么样的考究?建业文旅还是比较集中在河南,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里呢?

    闵闵:特别重要的还是客户需求、旅游要素。

    我们的品牌竞争力、战略竞争力,还有在整个河南民众心里的影响力和认知力很重要,另外在产品上全心全意的从市场角度、客户角度来思考,全心全意的深入文旅产业。

    (电影小镇)从去年开始,大概9月21日开业到年底92万游客。今年虽然疫情期间有50多万游客,疫情过后,我们3月28日开始运营的。

    观点新媒体:您最开始从事文化行业,为什么想到转做地产行业呢?

    闵闵:这个东西是命运使然,有的时候,懵懵懂懂也没有多想就撞到了这个行业上,最后又转回来。

    我觉得蛮有意思的,这个积累和学习对我后期来做小镇项目,创作项目都有很大的帮助。

    观点新媒体:您觉得这么多年了,有没有遇到让你印象深刻或者比较难的地方呢?

    闵闵:我觉得最难的是电影小镇了,太难了,太难了。

    记得有一个视频,有一个小姑娘说太难了,我也觉得太难了。

    所有的过程都非常难,因为小镇定位、创意、每一个空间产品的过程也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观点新媒体:您对接下来有什么样的期待呢?

    闵闵:因为建业在河南28年,品牌、战略和文化确实都受广泛关注,在河南省到了一个制高点,未来还会有这样的项目出现,比如在洛阳已经开始了一个项目的创作,我希望能够始终保持创作的热情,始终保持热泪盈眶,能把每一个项目做好。

    观点新媒体:闵总真的很忙,平常有什么方式来解压吗?

    闵闵:写诗。我的诗集马上就出来了,差不多下个月。

    观点新媒体:有没有喜欢的书籍跟我们分享一下?

    闵闵:我最近看的诗集比较多,像一些国内外诗人的作品,品味他们的世界。
    最近又看了黑龙江的作者写的《张爱玲传》,因为张爱玲是我特别喜欢的作家,所以我把各种版本的传记都看过了。最近传记看的多了一点,看了台湾版本的《希特勒传》,我觉得蛮好的。

    观点新媒体:您怎么保持创作还有阅读的时间和工作的时间呢?

    闵闵:创作基本上到公路上、飞机上、车里面,写诗基本是这样的时间,看书基本上是碎片化的时间。要么看电视,要么看书,赶紧把大脑里的东西换一换。

    撰文:何凯玲 龚丽欣    

    审校:刘满桃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2020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