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见习编辑 郑鹏 2001年全国乃至全亚洲最具规模的橡塑发泡专业生产厂商三盛集团成立了三盛地产,正式拉开进军地产的大幕,开启“成就极致生活”之路。
作为从福建本土起步的企业,三盛地产每年经营计划和销售目标的制定都有一个严密的方法。从外部来讲,每年会对在A股上市的房地产公司和在香港上市的国内房地产公司进行对标研究,对他们的销售额、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回报率等的指标进行研究,结合对行业的大势研判,然后确定公司的发展目标。
对内,每年经营计划的制定有一套自身的方法论:以数据说话,以图表表达。而在近三年以来,三盛地产年度经营指标的计划值与实际值的偏差都能控制在5%以内。
三盛地产集团运营副总裁梁川表示,在房地产这样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三盛地产的发展是马拉松比赛而非百米短跑,因此公司战略思想的定位更多是注重长期发展,而非单纯追求短期利润增长率和销售额。更重视的是内部管理的提升和团队的打造,文化的沉淀。
以下为观点新媒体专访三盛地产集团运营副总裁梁川先生实录:
观点新媒体:三盛地产今年的销售目标是多少?制定了什么样的经营计划?
梁川:今年预计房地产销售大概在80亿左右,加上制造业会有100多亿。
三盛每年经营计划和销售目标的制定都有一个严密的方法。从外部来讲,我们每年会对在A股上市的房地产公司和在香港上市的国内房地产公司进行对标研究,对他们的销售额、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回报率等的指标进行研究,结合对行业的大势研判,然后确定我们的发展目标。
对内,我们每年的经营计划的制定有一套自身的方法论:以数据说话,以图表表达。近三年来,我们年度经营指标的计划值与实际值的偏差都能控制在5%以内,这是公司均好性和健康的表现。
我们相信在房地产这样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公司的发展是马拉松比赛而非百米短跑,因此我们公司战略思想的定位更多是注重长期发展,而非单纯追求短期利润增长率和销售额。我们更重视的是内部管理的提升和团队的打造,文化的沉淀。
观点新媒体:国五条出台后,您觉得对市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梁川:这个政策本身没有特别大的效力。事实上各地政府都纷纷通过控制预售证发放等方式来掩耳盗铃,延缓问题。倒是近期可能出台的一些新的金融政策对行业的优胜劣汰,加速洗牌会有促进作用。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是所有行业必须要经历的发展阶段,我们可以看到2011年房地产Top10的市场占有率在9%左右,而2012年达到了14%,行业间的合作、兼并、重组在所难免。新一届政府也在试点政策,试探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对于注重产品品质、注重内部管理的公司是一件好事。
观点新媒体:您对下半年的楼市的预期会怎样?如果下半年有政策出来,您觉得什么样的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比较大?
梁川:我们对行业的评判是比较乐观的,因为中国有宏观经济转型的需求、城镇化的需求、有超额货币发行量消化的需求等等,有很多的客观因素,这个行业仍将继续发展。
从新一届政府的政策取向来看,他们必须促使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房地产行业以前没有淘汰、没有退出的现象也会随之改变。房地产行业会逐步升级成为一个大而优的公司主导市场的行业,行业的集中度会显著提高。
下半年重点要关注有实质影响的土地政策和金融政策。土地政策方面,今年下半年应该有明确的导向,是让土地继续支撑地方财政,还是忍住一时之痛,利用土地改革来促使经济结构转型,这会对行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在金融方面,新一届政府对于社会种种层面,政治的、经济的、决策的方面在做一些试探。从目前的金融政策趋势来看,如果一旦金融政策偏向于市场化,一定会对房地产行业的优胜劣汰起到加速的作用。
对于这两方面的政策我们公司都比较期待,也期盼中央政府在土地政策和金融政策上采取更有力度的革新性措施。总的方向是希望更加市场化,能够使稀缺的土地资源和金融资源流向更好的渠道。
观点新媒体:最近土地交易比较火热,出现了很多地王,您怎样看待现在土地市场的表现?于三盛地产而言,拿地的策略是什么?
梁川:从上半年的土地市场来看确实比较火爆,上海、北京等城市都出现了地王。但在任何一个行业,面粉比面包贵的现象都是不正常的,这反映了这个行业深层次的不良发展观,是透支。
对土地市场的研判和拿地的方式上,我们有自己的方式。我们这些年在非公开市场上拿的土地非常多,绝大部分通过兼并、收购、重组取得。公开市场我们会参与,但不是主要的手段。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很多小公司将退出,同时就会提供相应的土地资源。
当然,这种拿地方式要求我们培养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判断潜在法律风险的评判能力,对后期团队整合能力也比较强,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一直在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市场太大了,条条大路通罗马,关键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观点新媒体:公司的战略布局,例如各个区域的土地储备情况是怎样的?
梁川:我们不是撒网式的发展方式,不希望到非常多的城市铺开发展。对于目标城市,我们会严密分析,深耕细作。前期会进行科学的研判和分析,一旦选中了之后会快速进入,并集中资源投入。
观点新媒体:三盛地产在产品线的战略是怎样?
梁川:我们在产品线上的战略是“X+住宅+Y”。
我们认为住宅产业在中国有深刻的社会内在发展需求,所以我们将坚定地以住宅为中心,坚持发展住宅全线的产品,把它当成核心产业来运营。
同时,我们也认为光有住宅是不够的,我们重点在探索两个新的和地产相关的产业,X和Y。现在已经在实验的有高端旅游度假产业,有养老产业,还有高端的国际教育产业等。我们希望产品战略能够形成“X+住宅+Y”,以住宅为核心,同时能够有两个产业来支撑住宅一起健康发展。
观点新媒体:三盛地产也有发展文化地产,您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打造文化地产?
梁川:很多人讲房地产开发商应该是生活方式的营造者,看上去没有生命迹象的房屋产品中应该要注入无形的、精神层面的、可以让人感知的一些元素。
基础是产品前期的定位和策划,新产品的推出需要花很多时间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然后把客户需求通过营销策划团队、定位团队和设计团队去翻译落实。而且,一旦经过证实而且是可行的需求,我们就会迅速标准化,在今后的产品中固化提升。比如同样系列的产品,在南北方不同城市,我们就会考虑当地的气候,居民生活习惯,从而去调整产品的立面、景观,或增加附加元素以满足客户需求。
其次,在思想上要能够有一些作为,一个是在内部建设积极、充满正能量的激情文化,这是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特点。我们的高管热衷户外运动,登山,旅游,自驾。我们倡导亲情文化,比如有好的工作岗位机会,同等情况下一定优先考虑老员工。二是我们对客户的传递。所谓的客户至上,客户第一是很模糊的。我们更强调在产品开发的早期,在策划阶段,就要重视客户需求,而且想方设法落实到产品中。
观点新媒体:如何将产品与不同区域的文化实现融合呢?
梁川:要有一种标准化的体系,能够把产品整理成一些相对可以固化的、标准化的语言和符号,这样公司才有机会到不同地方复制。但是,在这个基础上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有客户导向,要有客户敏感点的思维。
观点新媒体:三盛地产一直以来比较注重对产品品质的打造,在价格和营销方面有什么样的策略?
梁川:首先不同业态的差异特别大。但是从大的方向来讲,我们都强调“性价比”原则。对于出售产品的客户,买到我们产品的客户,不管买高端产品还是普通或刚需产品,我们都希望他买到的产品性价比是非常高的,对他今后的资产保值增值是非常有利的。
观点新媒体:今年城镇化也是大家讨论比较多的热点问题,城镇化对房地产企业有什么影响?三盛地产怎样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如何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式和机遇?
梁川:城镇化是一个老话题,之所以一直在提,有内在的原因,因为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今天可能是我们的明天,他们的昨天可能是我们的今天。从他们的发展经验来看,城镇化、人群集约化的居住一定是一个大趋势。
现在我们国家的城镇化率才百分之四十多,发达国家已经是百分之七八十,我们的人口基数又非常大,这对房地产行业来讲是最大的机遇,忽视这个方向的公司,在未来的发展肯定会受到很大制约。
我们公司也非常重视城镇化这个课题,几年前就做了一些城乡结合部的产品,现在专门有一条标准化的产品线是做城乡结合部的产品,这方面我们有不少的产品积累和知识积累。
另外,我们也不光是做城乡结合部的产品。城镇化更是一种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比如旅游地产、现代农业等,通常在郊区,需要大量的后勤人员,能吸纳大量的农村人员。我们的X+住宅+Y的产品战略发展,目前也是着重从城镇化趋势去考虑。
观点新媒体:您觉得闽派地产商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梁川:我个人觉得闽派地产现在还没有非常成型的特点,如果说大的闽商概念还是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说敢拼、会闯、比较团结,对于创新精神的偏好等。
我们公司在继承闽商的这种激情文化的基础上,不盲目追求增长和规模,而是注重内部管理,文化沉淀,我们会把这个坚持下去,当成一场马拉松来赛跑,保持好节奏和分配好资源。
观点新媒体:随着越来越多房企进入福建,您怎样看待企业在地域上的融合和竞争?
梁川:对于一些大型开发商进入福建,我们是持欢迎的态度。因为市场整体的发展趋势是集中度不断提高,大的开发商进来意味着市场会更加理性。虽然竞争会加剧,但是会提高大家的竞争力,对自己有信心的公司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发展机遇。
如果市场都是一成不变,对于真正有能力、对自己有信心的公司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同时,我们也积极走出去,坚持做好内部管理,做好团队建设,用好的产品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