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李雯露 “生意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句话在旭辉与绿地之间诠释得淋漓尽致。
6月24日,旭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告宣布,与绿地控股集团定立合作框架协议,以成立合营公司共同开发杭州奥体博览城地块,双方分别持有50%股份。
而在一个月之前,这两家企业还互为“竞争对手”,作为上述热地的竞买方出场亮相。
对手与伙伴
公告详细披露,旭辉、旭升(旭辉直接全资附属)、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维特怀(绿地间接全资附属),将成立合营企业,共同发展旭辉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旭宝在5月以35.65亿竞得的杭州奥体博览城地块。
旭升通过旭宝BVI持有旭宝的全部权益,而旭宝BVI则将成为合营企业公司,并由旭升及维特怀分别持有50%的股权。
根据协议,在成立合营企业之后,旭宝将在中国成立项目公司以发展上述土地,旭升及维特怀将平均分担合营企业就收购该土地所作出的资金贡献。其中,旭升所投入的总金额估计将达17.83亿元,并将由旭辉内部资源拨付。
另外,此次成立的合营企业董事会共由5名董事组成,其中包括董事会主席在内的三名董事由维特怀委任,而余下两名则由旭升委任。
旭升及维特怀将有权按彼等各自所占的合营企业股权比例,分享或分担合营企业的溢利或亏损。
资料显示,5月21日,杭州推出杭政储出【2013】33号奥体单元地块,经过41轮竞拍,由99号竞买人旭宝香港有限公司(旭辉)击败了绿地、滨江、万科、复地等房企竞得,总成交金额为35.65亿元,折合楼面价13476元/平方米。
这并不是一次出人意料的合作,旭辉集团执行总裁林峰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透露,旭辉确实在考虑引入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滨江奥体地块,但当时还没有完全确定合作对象。
据长期关注杭州土地市场的业内人士回忆,奥体地块并不是旭辉引入了绿地,当初竞拍之时,绿地、旭辉都想拿这块地,这两家企业是一拍即合。
该人士分析表示,绿地可能是做了两手准备:与旭辉合作拿地,同时自己也想低价拿地。从心态来看,如果竞争对手不多,绿地能在将价格控制在自己底线之内,就会自己拿下来,但在竞争对手较多的情况下,便转而支持旭辉。
“甚至不排除旭辉与绿地有私下协议的可能性,超过某一价格,绿地就转而支持旭辉。”该人士进一步指出,比起隐匿在背后的绿地,旭辉更多的是充当了一个向前冲的角色。
回应资金压力
在旭辉主席兼行政总裁林中看来,是次联手绿地体现了强强合作,在开发商之间是很正常的事情。未来,旭辉亦将续强化与各房企合作,推动公司业务发展。
据透露,此次合作开发的杭州奥体项目操盘方是旭辉。“住宅部分和商业部分都是由我们来操盘,这个项目不会分割。”林中指出,旭辉和绿地会在很多经营决策问题上进行讨论,具体操作则是由旭辉负责。
在投资者看来,此次引入绿地作为合作伙伴无疑是旭辉的一个利好消息。穆迪分析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杭州滨江奥体地块需要投入庞大的资金,假设旭辉100%持有此项目,则35.65亿元的收购金额约合其2012年底总库存价值的23%左右,相对于其运营规模而言十分庞大,也因此会提高旭辉的执行风险。
尽管如此,旭辉在今年前5个月的纳储动作还是令外界为其资金情况感到担忧。翻阅历史资料发现,截至5月底,旭辉已斥资近78亿竞得10宗土地,重金布局了上海、北京、苏州、杭州、重庆等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五月的拿地金额已是旭辉2012年全年土地投入实际支出额31.5亿元的近2.5倍。
仅在杭州,4天之内豪掷47亿的拿地频率亦令业界广为关注。更有报道比指出,该公司截至目前的拿地投入已远远超过前5月56.9亿元的累计合同销售额,并已经达到全年销售目标125亿元的62%。
对于外界的质疑,旭辉主席兼行政总裁林中在接受观点新媒体采访时回应称,旭辉资金方面没有问题,公司拿地以销售额为依据。
林中还透露:“旭辉可以完成今年的销售目标,六月份不买地的话,六月以后的销售额已经把买地的钱覆盖了。”
林中续称,旭辉会根据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以及负债率水平决定买多少地。
在此之前,旭辉总裁林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亦曾表示,外界对于资金的担心纯属多余,一向以稳健著称的旭辉只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仅从买地金额来看,旭辉今年以来的确在土地市场投入重金,不过这也与该公司的高周转模式有关。在高周转模式之下,旭辉需要很快地回补土地。
“旭辉绝大部分的项目都能做到当年买地当年开盘,而且整个开盘周期也维持在3年左右。”分析人士续称,开发周期比较短也要求开发商以较快的速度补充土地储备。
另外,今年4月,旭辉发行了于2018年到期的2.75亿美元优先票据,票面息率12.25%,用于偿还旧债和收购新项目等。
“发债为其带来的资金除了能够偿还旧债之外,也能够提供额外的资金去买地,所以现金流还是没问题的。”该人士最后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