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李雯露 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限”字绝对是一个主流词汇,从香港到内地,“限奶令”、“限米令”、“限购令”、“限价令”层出不穷。
就如买房,手续中涉及的重重资格审查以及各种证明材料已十分繁琐,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现如今连看房都需要提供“验资证明”,否则将不具备看房资格。
据了解,深圳多个在售的豪宅项目推出了验资看房措施,涉及南山、宝安、罗湖等多个豪宅楼盘。
其中,位于南山区的深圳湾一号需要提供500万元的资金证明,而后其“验资政策”又改为要求购房者提供个人名片或营业执照等信息。而淘金山湖景花园二期,则需要验资8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要求“验资证明”的楼盘通常属于豪宅项目,以深圳湾一号为例,其备案价格处于6.8万元/平方米-17.8万元/平方米之间,以一套顶层公寓465平方米计算,总价接近亿元。
事实上,此类现象不仅仅出现在深圳,国内众多地区高端项目或多或少都出现过提供“资产证明”才可看房的现象。令人不解的是,这些豪宅项目提出验资看房究竟是为哪般?
在分析人士看来,通常情况下,推出验资看房的豪宅项目,其本身所售房源单位数量就不多,体现的也是开发商对客户的一种挑选,为豪宅选择特定客户,毕竟这些豪宅的价格不是普通百姓所能接受的。
在香港,一些豪宅楼盘也有类似政策,设置“门槛”,有一些身份的特定人群才能看房。
由此看来,“验资看房”只不过是一种营销手段,在以“看房高门槛”为噱头博取眼球的同时,也展现开发商彰显房子不愁卖的营销心理。
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抛去“验资看房”的噱头作用,通过对资金证明的要求是否真的可以达到挑选客户的效果?毫无疑问,中国并不缺乏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但是否就意味着这些人能够拿出几百几千万的现金?
在中国存在一个独具特色的现象,只要在中国重点城市购买房产的人,从资产角度来看都是“百万富翁”,但是大部分人却拿不出100万元现金。
去年,西南财经大学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曾公布了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中国城市户口家庭平均资产达到247万元,并披露城市家庭资产的中位数仅40.5万元,与平均数247万元差距悬殊。
其中,247万元的均值反映了社会总资产,而中位数则反映的是普通老百姓的资产状况。也就是说,只有14.3%的家庭资产超过了247万元的均值。
房地产狂热将普通市民尤其是大城市仅有一套普通住房的普通市民催生成为百万富翁,家庭资产维系在房产之上,无疑是中国社会的现实,而遍地开花的豪宅及验资看房等现象,更显得中国普通百姓已经为房地产承受太多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