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战洪:地产新趋势与对策,十八大之后我们怎么做,用我们开发商在实践中比较形象的语言认真地做了一下PPT,然后形象地表述出来,然后再这么做。
两个方面:一个是地产新趋势。第二,转型,如何做。新趋势,怎么发现地产周期性规律,怎么形象化,第二个是怎么转型,一线企业、二线企业、三线企业他们是怎么表演的。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十八大后的趋势判断,第一,由所谓暴利时代到微利时代。第二,二元化发展这是特别明显。1、品牌企业抢占市场份额。还有一部分企业以企业生存为目的。第三,究竟是黄金十年还是白银十年、青铜十年。黄金十年就不用说了,现在说我们进入白银时代,其实我赞同青铜时代的观念,黄金时代那个黄金不需要加工,青铜时代,青铜的价值需要加工。所以进入了一个产品的时代。
你要发挥地产的新趋势,一定是政策作用之下一直在出现一个怪圈,一抓就死、一死就叫、一叫就放、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抓、一抓就死,现在处于由叫到放的过渡阶段。
第三个趋势,过去两年调整的结构还是一个“球”。我归纳了一下,包括刚才中原的走势图,前面比较平稳,后面走出正玄波,放进去就是一个球。2011年、2012年走了一个96式。2011年上半年虎头蛇尾,2012年上半年差,下半年好,走了一个96式。未来两年我预计可能还是一个“球”。我们说69式,换了一个姿势。2013年可能会低开高走。2014年又是一个9,上半年好,下半年比较微妙。过去两年和未来两年就是由96式到69式,换了一个姿势。这种规律一定要把握好。最后走出一个“太极”。其实刚刚我看到中原黎总那张图就特别有感触,我从92到02、2012年做了这样一个曲线,政策没有太大作用,他是要平稳上升的。自从扶持政策、打压政策出台后,就把它打成一个正玄波,非峰即谷的走势。过去两年和未来两年,走了两个球,这个规律特别重要,牵扯到我们怎么做开发。
在大年、小年,高峰和低谷的时候做法不一样,低谷的时候,开发商对策是一定要先活下去。先活下去,用一个字形容:“量”为先。行话说就是高周转,轻资产。在高峰的时候要,对策以现金流为导向改成以利润率为导向,这个时候注重资产质量。特别在未来,资产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这张图上次在博鳌也说了,我说了一定要以量价法则应对周期调整。结构性调整,你就要转型。在低谷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比如刚刚进入低谷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按照第一个阶段,这个时候去库存,余货最小化。第二阶段,以现金流为导向。第三阶段,顺势而为,该要降价的要降价,价跌量增,先活下去。第四阶段,这个时候要开始拿地,为下阶段做准备了。比如自己手上的企业,我们在2012年低谷的时候拿了20块地。
在这种球的走势里面,其实三调还是最重要的:开发规模、开发节奏、产品结构要适应高峰低谷的时候。高峰的时候库存最小化来做新一轮周期开发量的准备。到高峰的时候就把它卖掉,开发节奏跟开发规模跟地产周期性规律特别重要。产品结构,在低谷的时候做刚需,小年的时候做刚需,大年的时候做改善型的比较重要。刚才说了周期性调整的时候对策是等待,结构性调整的时候是转型。
上午对话的时候也说了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都是企业两种能力,一个是等待、一个是转型。你就一味地忽略周期性,全部把精力投到转型,会给企业带来很大伤害。周期性面对结构性调整,这个对企业最有利。企业在转型的时候一定要同时培养两种能力。我归纳了两种能力,不同企业有不同企业生产状态。我归纳为房地产业界的转型演唱会:原生态唱法、流行唱法、美声唱法。第一种,原生态唱法,以三线开发商为主,他们说的转型其实不叫转型,其实是行业退出,是经过调控,在调控过程中行业大洗牌之后,是企业无奈地退出,找一个理由。他说他转型了,特别是土地招拍挂规范之后,靠关系拿不到地了,这个情况下他经常是无米下锅,通过招拍挂竞争不了品牌开发商。每次调整,我说是1/3格局,1/3企业退出,1/3企业强大,1/3企业在挣扎。第二种,以二线开发商为主的流行唱法。这部分企业说的转型也不是真正意义上转型,他们在资金、模式、产品、团队、管理在转型上都没有准备好,急着就转型。所以这种做法叫流行唱法。刚才也说了这种情况怎么应对,还是不要忘记周期性,去面对,然后逐步进行结构性转型。他们有效对策应该是这样去做。第三种,美声唱法其实是最有特色,以一线开发商为主,一线开发商说转型,歌声太美妙,但是很难掩盖挂羊头卖狗肉的本质。转旅游地产,还是卖房子。转产业地产、养老地产等等卖的还是住宅,其实那不叫根本意义上的转型,但是通过美声唱法可以从政府获得更多资源、支持。我一直反对把所有产业后面都加一个地产,比如休闲产业,我们一定要说休闲地产。养老产业,一定要说养老地产,旅游产业一定说旅游地产,他们就是挂羊头卖着住宅的肉。这里要注意一个是产品提升、开发业态拓展、开发模式转变、开发融资的创新。
未来时间里,价平量增应该还是2013年主要选择,也是符合民生、政策导向。转型中,我们第一个是换价格,让它的价格具有竞争优势。第二,换产品。把产品换成,挂上商业、旅游、养老、休闲度假的头,让产品快速销售。以美声唱法换自己的产品。第三,换客户。
要把握三大形成优势的因素:第一,转型过程中一定要让企业和项目具备高周转性,大陆开发商和港澳开发商具备最大区别,大陆开发商基本上靠高周转,未来时间我们不仅仅是高周转,还要注重市场的质量。未来的调控一定还是一个“球”,球型那个理论,6和9顶部圆圈那块的时候,大年我们回归一线,小年的时候通过三四线城市来过渡。这个布局让你占到优势。第三,多业态扩张,多业态扩张可以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