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讯:在7月5日举行的国家发改委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通气会上,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国共设立了10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济区,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是总结这些地区的发展经验,除特殊情况外,暂时不再审批新的试点地区。
据介绍,自6年前实施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以来,中国已经相继设立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都、重庆、武汉、长株潭城市群、深圳、沈阳、山西、义乌等10个试点地区。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副司长徐善长称,目前浦东新区已经在金融、科技、行政、社会组织、保税区等6个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天津在土地和金融改革方面有很多创新,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在两型社会建设上已经初显成效,沈阳和山西是去年审批的,义乌则是今年才审批的,尚需在改革上做进一步探索,还没有形成可供分享的经验。
徐善长还称,基于这种情况,未来一段时间各级政府部门将着力做好10个试点地区的改革和创新工作。他还表示,个别地方如果条件成熟,领导非常重视,各部门也都很支持,不排除继续扩大试点。
据了解,下一步发改委将继续深入研究体制问题,如以GDP增长为主的政绩考核标准以及政府的土地信贷政策等问题,推进改革深化,并将好的经验推广到全国。
此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曾指出,“十二五”是我国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其关键在于改革试验区能否率先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改革突破。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各试验区肩负的改革任务非常繁重,需要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推动改革试验取得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