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固然可喜,银牌和铜牌也值得庆贺,应该以平常心参与奥运。
中国和美国究竟谁是北京奥运的最大赢家?如果你看中国的金牌榜,截至8月22日上午,中国以46块金牌遥遥领先美国的29金。但如果你看的是美国媒体的榜单,美国队94块奖牌排在中国的83块奖牌之前。两种排法究竟哪一种更有说服力?
比赛总是要追求第一。不仅是中国,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甚至是国际奥组委,也都是按照金牌数量来决定国家排名的。但如果只以金牌论英雄,还要银牌和铜牌干什麽呢?使用奖牌总和来作为衡量标准,更可以体现一个国家体育的综合实力。美国的算法虽然标新立异,但也不无道理。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周四表示,中国在北京奥运会上的领先显示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已经发生变化,中国在体育界的巅峰地位将很难被其他国家取代。“世界需要适应地缘政治的变化,”他说道,“只要中国体育体制不变,体育成就就将持续。”
中国人可能会嘲笑美国这种计算方法不过是“酸葡萄”心理在作祟。美国人没有办法在金牌榜上打败中国,就搞个奖牌榜第一来自我安慰。很多欧洲人就是这么认为的,在英国《卫报》的网站上,网民们对美国的排名方式嗤之以鼻,说美国人自欺欺人,因为不能接受自己不再是绝对第一的事实。他们还呼吁寻找一种可以把英国排在第一的方式,比如把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并在一起,或是把原来的的英国殖民地一起计算进来。
其实美国近几十年来一直是按照奖牌总数来给国家排名的,倒不是在北京奥运落后于中国,才突然改变给自己挣面子。美国在其它很多方面也独树一帜,比如中国人习惯用公里来计算距离,平方米来计算单位大小,公斤来计算重量,摄氏来衡量温度,而美国人则习惯使用英里、英尺、磅和华氏等。
面对两种不同方式,国际媒体各自站队。通讯社中,路透和英国BBC用金牌总数来排名,美联社给美国客户奖牌总数的排名,给世界上其它客户用金牌总数。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把美国放第一,美国搜索引擎Google则使用中国奥组委的排名方式,把中国排在第一。
国家竞争的砝码
按照奥林匹克宪章,国家排名其实是不被允许的。因为奥运会的主体是运动员,而非国与国之间的比赛。这个规矩是从1924年开始执行的,国际奥组会到了90年代才开始允许各国搞排名。现在奥组委的网站上也有了排名表,标准是金牌总数。国际奥组委官员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的时候,说是出于方便原因才这麽做的,不意味着奥组委认为这种排名方式更科学。
虽然奥组委一直不鼓励给国家排名,但早在1908年伦敦奥运会,东道主就搞了排名制度。当时伦敦给金牌打5分,银牌3分,铜牌1分,结果英国获得130.5分,遥遥领先,第二名是美国,44.5分。之所以有半分存在,是因为当时不同国籍的运动员被允许组合成一个队伍竞技。冷战期间奥运会奖牌榜更变成了各国炫耀自己实力的资本。
排名方式的不同,必然潜移默化地影响各国扶持竞技体育的策略。包括中国,澳大利亚,日本,法国和德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目标就是多赢得金牌,这使得那些可能在奥运会上摘金的项目更获重视,而一些没有希望拿金的项目就难免被边缘化。美国金银铜牌数目几乎是一样的,而中国则差别很大,金牌数目比银牌和铜牌加起来还要多,明显是以金牌为主导机制下形成的产物。把希望寄托在少数有夺金实力的运动员身上,其实不利于中国体育长期健康发展。
做老二丢脸吗
中国官方给金银铜牌获得者的物质奖励是公平的。雅典奥运期间金牌奖金20万元人民币,银牌15万元,铜牌8万元,但社会各界的捐赠明显偏向金牌得主,比如霍英东体育基金给每位中国金牌得主1公斤黄金(约20万元),还有美金8万(约55万元)。
中国人的金牌意识更体现在舆论上。有国家队教练曾说一枚金牌相当于1000枚银牌,北京奥运男子体操金牌获得者杨威之前一直被嘲笑为“千年老二”,中国射击选手朱启南在屈尊亚军之后痛哭流涕。强烈的金牌意识给运动员沉甸甸的压力。处理得好,可化压力为动力;处理得不好,反成包袱。
中国人争第一的意识不仅体现在体育场上。中国年轻的钢琴家郎朗的父亲一心要把他培养成中国第一,因为他有一次偷懒少练了一个小时琴,父亲就逼迫他以吃安眠药或者跳楼的方式自杀。美国软件公司Oracle(ORCL.O)的主席埃里森(Larry Ellison)在中央电视台作对话节目的时候,观众热衷于问他,什麽时候Oracle可以超过微软,成为美国最大的软件公司。埃里森在自传中写道,“看来在中国,做老二是非常丢脸的事情”。
功利心太重,反而容易带来副作用,这可能是不少中国运动员拿了银牌和铜牌以後在台上痛哭流涕的原因。金牌固然可喜,银牌和铜牌也值得庆贺,应该以平常心参与奥运。人沉浸于中国金牌榜排名第一的欢乐之中的时候,有必要思量如何提高全民体育水平,在奖牌榜上全面开花。
·南奥塞梯战争后 08/08/24
·北京房价奥运後仍会短时调整,巨大需求将提供支撑 08/08/24
·北航体育馆 银色“飞碟” 08/08/24
·又见关公战秦琼 08/08/24
·谁是北京奥运最大赢家,中美各执一词 08/08/2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