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起罗格和萨马兰奇最大的不同时,包括庞德和佩恩等熟知奥运内幕的人士都会不约而同地指出:
“萨马兰奇是个政治家,而罗格更是一个奥林匹克运动员。”
罗格的运动员背景,连续参加过1968年、1972年和1986年三届奥运会帆船比赛的经历,在相当程度上定义了他的奥林匹克体育观。他不会像前任那样追求奥运会规模的宏大,更从亲善运动员的角度来要求奥运会。奥运会“瘦身”的理念,也能折射出罗格和前任的不同。
罗格相当低调,住进奥运村,和运动员同样地享受奥运气氛,就能展现出这位主席的魅力。对于运动员的关注,一直是罗格的热情所在,我们第一次见识到这位主席的威严,应该是四年前他对其时已经身陷禁药丑闻的美国短跑选手琼斯的批评。只是当时的女飞人还没被判定“有罪”,不仅参加了雅典奥运会,还大胆地跟主席针锋相对打嘴仗,让罗格很没面子。
四年之后,罗格又一次对点评一位运动员,性质却和四年前完全不同。倘若说最终琼斯的锒铛入狱,回证了罗格的正确。那么这次指责博尔特,就有些匪夷所思了。尤其是从国际奥委会主席口中说出。
“……这不是我们认知的成为冠军的方式。对他的表演我我没有问题,只是他应该更尊敬他的对手,比赛结束后,跟对手握手、拍肩,或许是应该的,而不是像他在百米赛跑之后做的那些动作……我能理解那种喜悦,但他可能会被误解,‘看看你们能否追上我’(‘catchmeifyoucan.’)你不应该那么做。但他会汲取教训的,他还年轻……他还需要变得更成熟,当然他是一个伟大的运动员,毫无疑问。”
主席想必是对新飞人百米夺冠后的表现相当失望,才直言不讳地道出自己的观点。他知道博尔特已经成为了北京2008最大的一颗星,他多么希望这颗星能像无数的奥运前辈一样,谦和朴素地融合在奥林匹克大家庭中,而不是像博尔特在百米冲刺后那样地个人表现。
作为一个老奥林匹克选手,罗格完全有理由表达自己的观感,哪怕这种观感死后有点“40后”不解“80后”的关公战秦琼。罗格承认拿博尔特和欧文斯对比是没有意义的,可当博尔特打破百米纪录夺冠后,赤足行走在跑道上,然后对着电视镜头大喊“我是No.1!我是No.1!”的画面,肯定不会让罗格满意。
或许主席也忽略了一个事实:奥运会的主体,就是这些每天都在赛场上创造奇迹、展现奥林匹克人文精神的运动员,而北京2008是一届“80后”乃至“90后”的奥运会。参与的主体变了,他们的行为方式、成长环境和价值取向,和前辈们恐怕都有些区别。这是一批在广告、互联网、手机和全球化时代里成长起来的人,个体之间的距离,并没有因为传播方式的改变而缩短,反倒在逐渐拉大,对于个性的凸出,在这样的年龄层次里,追求得远胜于前人。同时他们正在进入这个世界,还没有完全融入前人们构筑起的主流文化圈,另类和变异,是必须接受的事实。用以往的评判标准,来衡量新新人,未必完全公允。
博尔特还会成长,他只有21岁,他迟早会融入主流,或者被主流淹没,但是在北京2008他彰显出来的个性,却会成为奥林匹克新的经典——一种个体实现的奇迹。这样的文化现象,老奥运选手可以品评,国际奥委会主席,却没必要发表意见了。
·体育的脸谱 08/08/22
·网络媒体从奥运学到什么? 08/08/22
·PE扎堆房地产 行业再生变局 08/08/22
·影像志 飞人博尔特 08/08/21
·恒地:宏调已近尾声 囤地时机已到? 08/08/21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