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数据显示,进入法国的外国资本绝大部分为直接投资,且多数为产业资本。目前外资控制的企业或外国企业分公司的营业收入占法国工业企业总收入的40%左右。这从侧面证明了外国资本进入法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长期产业投资,而不是为了短期投机获利。
法国是资本市场相当开放的市场,法国巴黎股市CAC40股指的成分股中,有超过一半的股权控制在外国资本手中,主要为欧美国家的产业资本。这些外国资本进入巴黎股市通常也具有产业目的,而非靠股市差价或欧元升值来获利。例如,美国私募基金柯罗尼资本年初联手法国阿尔诺集团,以收购股票的方式成为家乐福集团第一大股东,其主要目的就是获得控股权,从而实现资本的产业化布局并谋取长期收益。
外资进入法国市场基本不需要行政审批,但当外资投资于军工等敏感部门或具有龙头性质的企业时,则需先获得财政部的审批。而为保护国民经济,确保本国利益,法国对一些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企业还实行政府控股策略,外国资本很难对这些企业实施并购。例如,法国政府是法国电力公司和核能巨头阿海珐集团的绝对控股股东,同时也是空客母公司———欧洲航空防务和航天集团的最大股东。
法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不太发达,甚至没有期货市场,即便是法国本土的金融资本通常也要到欧美或亚洲的海外金融市场去“淘金”。因此,在法国很少有遭受“热钱”侵袭的说法。
链接:前车之鉴
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始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都是大规模“热钱”获利外逃引发金融市场严重恐慌,并导致这些国家原本脆弱的金融体系崩溃的典型案例。
外资自1989年开始大量流入墨西哥,1993年外资流入量达到308亿美元。1994年,美联储6次提高基准利率,国际资金向美国回流。而这一年正是墨西哥政治局势剧烈动荡,动摇了投资者对墨西哥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
在这两个因素的刺激下,1994年,大量资金从墨西哥外逃,这场危机给墨西哥经济造成了700亿美元的损失。1995年,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下降6.9%,通胀率高达52%,外债总额达1700亿美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从1992年的2%上升到15.7%。
从墨西哥金融危机的爆发可以看出,过快的金融开放进程、过于宽松的引资政策和较弱的金融监管能力都会给“热钱”提供可乘之机。
越南滑向危机边缘
今年以来,越南股市一泻千里,越南盾大幅贬值,通胀持续攀升,贸易逆差迅速扩大,而国际“热钱”作祟正是使越南经济滑向危机边缘的重要因素。
过去10年来,越南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资金短缺、基础薄弱,一直是其最大“软肋”。为保持经济高速增长,越南政府不得不在吸引外资方面采取极为宽松、优惠的政策,流入越南的“热钱”因而不断增加。面对经济困局,越南国家银行去年年底宣布放宽越南盾每日交易浮动幅度,然而,这在短时间内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越南盾在2个月内快速贬值2.6%。此外,为了控制高企的通胀,越南中央银行开始大幅度收紧银根,将基本利率从8.75%调高到12%,从而使企业贷款紧张,并引起恐慌。而“热钱”在越南经济恶化及美元走强的双重刺激下撤离,造成当地股市暴跌。
·鸟巢冠名权将出售 08/08/19
·“抄底”美国房地产? 08/08/18
·热钱:金融危机前车之鉴 08/08/18
·吴立范:房价下滑是市场竞争和调整的结果 08/08/18
·梁展文与新世界合约被解除 08/08/18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