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近年来在我国中标的绝大多数都是国际第一流建筑师。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建筑界开放的步子明显加快。一个重要标志是,在国际范围引入竞争机制,一些重要建筑都实行国际招标,从而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更新了我们的思维,并产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作品。
诚然,不少项目被外国设计师所夺,但这是我们融入国际建筑潮流的开始,就像当年加入世贸组织一样。只有这暂时的付出,才有我们将来在国际竞逐中胜出的一天。
国家大剧院的设计竞标第一轮评审后,参与竞标的我国一个设计组回来就惊呼:“我们自愧不如!”——看到差距了,这意味着反思意识的萌发。因此,此后几轮设计竞赛就采取了中、外建筑师(组)一对一合作设计,以锻炼我们的队伍。最后法国设计师安德鲁的方案中标后,在不断完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中国建筑师也始终在其中起作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也是中外联合进行的,但“水立方”的灵感是中方建筑师首先捕捉到的,并在2004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获得大奖。说明中国建筑师一旦融入国际氛围,很快就能进入状态。最近,坐落在天津的350米高的中钢国际大厦就是由中国建筑师马岩松中标的。
建筑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近年来在我国中标的绝大多数都是国际第一流建筑师。与其他艺术家一样,现代建筑师的一个基本信条是:以重复为耻,即他既不重复前人的,也不重复他人的,甚至也不重复自己的。因为重复是匠人的习性,而创造才是艺术家的本色。因此对于世界级的建筑师来说,独一无二的“这一个”才是他的追求。不难想象,在这样的时代特点下,新、奇、怪的建筑层出不穷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
无疑,现代艺术(包括建筑)的美不等于新、奇、怪,但无数新、奇、怪的总体中必然包含着现代的美。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就是从众多的“后现代”建筑中脱颕而出的佼佼者,她崭新的建筑语言与多意象的造型受到全世界公众一致的赞誉,以至刚到“而立”之年就被联合国确立为“人类遗产”了。它是世界建筑界最年轻的人类遗产。
这十几年来,我国请外国建筑师设计的建筑物数以百计,显然,要求每个设计都尽如人意是不合理的。艺术创作和实验是智能的高消耗,历来是成功者寡,平庸者众。在我看来,近年来拔地而起的一批大型建筑中,还是有一小部分是值得称道的。如上海浦东的金茂大厦,它的灵感显然来自中国的古塔,又是古塔概念的延伸,令人想起古巴比伦人建造“通天塔”的奇想。
在北京,负责央视大楼设计的库哈斯与“鸟巢”的设计者赫尔佐格一样,都是国际建筑界的最高奖——普利茨克建筑奖的获得者。他设计的这座摩天楼在两幢大楼的180米高处分别挑出70米,然后合龙,这是对建筑力学极限的挑战。它因此被戏称为“双拐楼”。是的,它的美来自“双拐”的惊险和谐趣,有强强相克相生的寓意,又有科学与美学的交响。这个“侧面S正面O”的“巨无霸”还有一种“力”的韵味。
国家大剧院的外部造型引起很大争议,主要意见是认为它与周围建筑“不谐调”。但我认为,设计师用“反差”的美学原理来处理这一特定场合的空间难题恰恰是明智的。如果他从“谐调”出发,以一座金碧辉煌的“中国式”的高大建筑与人民大会堂并立,势必与大会堂这座标志性的政治建筑形成“争”的架势,这显然是不合适的。现在它采取“让”的姿态,以一个弧形的“大鹅蛋”静卧一旁,单门独户,与周围不争不抢:向东,它没有以高大垂直的立面挤压人民大会堂,而且它主动向南后退70米,从而把主要视线让给了人民大会堂;向北,它足不出户(四周是水),而且默不作声(没有窗户),因而与中南海的宁静保持和谐。它静卧水中,又以园林相护,这又与古都从后海、什刹海、北海到中南海的整片园林水系融为一体。此外它把大半体积藏入地下,腾出地上大量空间,从而与长安街的整体美学特征——疏朗——保持谐调。因此我称之为“不谐调中的大谐调”。它焕发着新的时代气息,与周围建筑近邻们形成古今“对话”的格局,成为“后现代”建筑理念的体现。
“水立方”是奥运建筑的亮点之一。其原创性的价值体现在“少即是多”这一悖谬的审美效应,即它以反差性的美学原理处理奥运中心的空间格局,对中心另一侧形体高大、结构复杂的“鸟巢”体育场采取“让”的姿态,以外观上的低矮和“无为”表示对“老大”的尊重。这种“无为”是一种“牺牲”,反而成为它存在的依据,因而与“鸟巢”取得平等“对话”的资格,或者说戏剧性的互相辉映。它以绚丽的蓝色外贴面使整个建筑仿佛变成一座巨大的凝固了的水立方,对建筑功能具有极强的象征性;构成外贴面的“蜂窝形”结构的每个六面体超稳定薄膜块状微微鼓起,有如水泡,隐喻着竞赛的张力;此外它还以方形的造型呼应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常见模式。
刚竣工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堪称北京新建筑的翘楚!它至少有五点让我激赏:首先,在动物世界中,鸟的世界是相对和谐的世界,鸟也是人类最亲近的朋友,用“鸟巢”作为奥运主体体育场的造型是最能唤起“万鸟归巢”的和平欢乐意象,因而最能体现各民族和平友好的奥运精神;其次,巢是飞禽的安稳栖息之地,是它们的“家”,它能唤起人们温馨而安祥的情怀;第三,“鸟巢”在建筑上采用“结构即外观”的理念,这既是鸟巢构造的写意,又是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特点——裸露——的呼应;第四,“鸟巢”整体造型采用扭动形大曲线,富有强烈的运动感和戏剧性,这既与体育场的功能完全契合,又与中国传统建筑的造型特点——曲线——相吻合;第五,“鸟巢”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挑战了多种技术难度,采用了最先进的建筑材料。因此我认为“鸟巢”的设计极富创意,与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精神完全一致,不愧是石破天惊的天才杰作,不仅在奥运史上创了记录,而且在当代世界建筑史上也将书上一笔。将来有人可能会忘记北京的这次奥运是哪一届,但不会忘记这座“鸟巢”。她为北京城镶嵌了一颗璀璨的钻石。
自从“现代”、“后现代”思潮兴起以来,许多固有的美学信条都改变了。比如,“对称”是过去一条重要的美学法则。但现在国际美学界普遍认为“不对称”也是一条重要的美学原理。因此对待现代艺术,需要宏观的文化视野,还需要“微观”的艺术经验。在这方面,与学问多寡不一定有必然联系。一个经常接触现代艺术的出租司机与一个不经常接触现代艺术的院士在对待同一件现代艺术作品时,我相信,前者发表的意见,可能比后者更在理。同样,一个经常接触或专门从事古典艺术(建筑)研究的专家,他的大脑里固有的审美信息已饱和,以致与现代艺术格格不入,而是坚持“泥古、厌新、拒外”的惯性思维。对于这类朋友的争论我是向来不奉陪的。因为,你说得再多,他的大脑已进不去别的信息了。
·潘石屹:散售模式的智慧 08/07/31
·红火八月方圆四盘热推,产品线齐全 08/07/31
·广州住房规划:市场调节商品房占30% 08/07/31
·北京今年最大“两限房”地块流标 08/07/31
·退款还是退房?万科深陷“价格门” 08/07/30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