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间,戴德梁行负责商场的招商工作,而中原地产写字楼部负责其写字楼的出租。戴德梁行和中原的相关人士也分别表示,目前中诚广场的各种招商租售工作进展顺利,柏丽商都定能在2008年10月左右如期开张。
中诚广场曲折复活
中诚广场始建于1992年。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开发商因资金链断裂,被迫停工,从此烂尾,涉及官司300多起。其烂尾时间之久、牵涉面之广、牵涉资金之巨、复活历程之曲折离奇在国内从没先例。
2002年10月16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对外发布公告,决定对中诚广场项目进行整体处理,最终它被北京金贸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及广州骏鹏置业有限公司以9.24亿元联合收购。
2003年,骏鹏置业有限公司通过媒体披露了中诚广场的收购“内幕”,声称:“只等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执行文,项目立即启动。某银行已向买方提供了13亿元的资金保证。”正是这份银行保证书,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12月发出通知,同意由金贸、骏鹏两公司共同收购。
事实上,骏鹏和金贸两家公司在广州名不见经传,却顺利拿下了保利地产、越秀城建等知名开发商眼中的"香馍馍",也曾在业内引发诸多揣测。
做为中诚广场最大的债主,越秀城建也参与了中诚广场的拍卖工作,但最后以失败告终。至今提及此事,越秀城建的高层仍然很是愤愤不平。
骏鹏公司创办人是广东潮阳人范骏业,头顶着多个神秘光环,曾是全国青联委员、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青联副主席、广东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广东省私营企业商会副会长、广东省政协委员。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范骏业为了收购中诚广场涉嫌利用金融票证犯罪。骏鹏公司出事后,合作伙伴北京金贸就落了单。正当外界怀疑这又是一次流产收购行动之时,2004年12月,金贸令人意外地向广州中级法院提出申请,希望独家收购中诚广场。2005年2月5日,法院同意了其独家收购方案,并要求其在限定的一个月时间内将9.24亿元收购款汇入法院指定账户。
当时就有消息称,这笔资金并非来自北京金贸,而是深圳一家担保公司,而这家担保公司背后则是广东省石油企业集团,后者隶属中石化集团。2006年,中石化与广州金贸初步达成购买协议,将中诚广场两栋写字楼塔楼中的一栋作为自用,而整个中诚广场也更名为中石化大厦。
此次中石化动用的购买资金约在10亿至12亿元左右。
独特的资金模式助其收购成功
曾有分析人士剖析过佳兆业的发展模式,佳兆业的母公司香港佳兆业业务横跨房地产投资、国际贸易、金融证券业等领域,旗下的"富昌证券有限公司"是香港50大券商之一。通过通过富昌证券,能吸引许多外资投行和金融公司资金,而这些资金就成为了佳兆业在内地投资、购地、开发的重要投入资金。
假如该模式成立,那么佳兆业选择商业烂尾楼投资,投入资金明显比招拍挂后开发住宅项目小,但商业项目的回报持久且更为稳定,对投入资金的外资投行和金融公司来说,是相当稳健的选择。
而现在回过头来看,佳兆业在2006年出手也是选得了一个不错的时机。经过2007年的疯狂,如今的房地产明显有些矫枉过正。而佳兆业在2006年取得该项目时,虽价格不低,但能把在华南赫赫有名的中诚广场收归囊下,对佳兆业的知名度和企业实力有不小帮助。
·佳兆业与“中国第一烂尾楼” 08/07/24
·特稿:刚刚进入中场的房地产市场调整 08/07/23
·116家房企上海产权市场融资 08/07/20
·上海上半年房企股权融资交易近90亿 08/07/17
·“断供”与“美国房贷危机” 喧嚣的拯救 08/07/16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