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辜鸿铭的这种对中国文化和民族性的洞察力,我们可以从中国古典的园林、建筑和各种视觉艺术中,从中国人的群体性格中体会到这种纤致性。每个第一次看到金茂大厦的人,都会惊叹到:金茂大厦很好看、很耐看、很中国、很……我们试着找了一大堆形容词去形容金茂但似乎没有一个词能表达心中那种呼之欲出的感觉。但当我们读到辜鸿铭的这本书中的话时,我们马上就被“纤致性”这个词深深吸引住了。在金茂大厦身上,我们读到的不正是这种感觉吗?也许是因为当下有太多粗制滥造的建筑充斥着周围的世界,使我们一时间竟然淡忘了这个词。但当金茂出现在面前时,我们才找到心中真正想要的东西。也许是这种纤致性生来就根植于中国人的心中,使金茂对于我们总有着某种莫名的吸引力。金茂大厦的平面构图是双轴对称的正方形,立面构图是13个内分塔节,由下而上、四角内收。从平面正方形对角线上看,构成两个最佳的视角。金茂大厦上小下大,逐节加快,似摩天宝塔一尊,巍峨神奇,兼有保俶塔和大雁塔的视觉意象。从正方形轴线上看,金茂大厦两边垂直,又似通天丰碑,顶天立地,兼有东岳秦王碑的永恒和乾陵无字碑的丰富。环顾仰望,金茂大厦似塔似碑,形体不断变化,母题不断重复。层层向上收的体形使得它充满中国古塔的神韵,但高科技的材料却使它随着昼夜更替,阴晴变化,远近高低视点的改变而或金或银,或蓝或灰,或隐或现。拥有东方美人般的细腻感。也许正是这种纤致性,使得我们在接近它时从未感觉到压迫。金茂的体量非常巨大,但并非大而无物,事实上,金茂大厦总在给予我们惊喜,我们可以看到九曲桥飞跨在中庭中,可以看到江南月洞门从后院深处走到前厅中庭,可以看到北方民居花格窗由百姓门面变成金拱顶饰;可以看到铜雕壁饰龙凤虎,演绎5000 年汉字进化。金茂大厦所表述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充满个性,相互陪衬,珠联璧合。
金茂找到了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纤致性,更进一步地讲,其实是找回了我们在建筑设计中失落已久的原创性和文化品味。SOM的主要设计人阿德兰·史密斯(Adrian Smith )在谈到自己是如何进行构思的时候说道:“我在研究中国建筑风格的时候,注意到了造型美观的中国塔。高层建筑源于塔,中国的塔又是源自印度,但融入了中国文化和艺术之后,中国的塔比印度塔更美。我试着按比例设计新塔。金茂大厦不宜简单地被划为现代派或后现代派,它吸收了中国建筑风格的文脉。”于是,他设计金茂大厦就是要体现中国塔的神韵,他真的做到了钢和玻璃同样能演绎出有中国文化品味的建筑!这让我们想起了贝聿铭先生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说道,中国古代没有高层建筑,所以在现代高层建筑上,要有中国文化的内涵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金茂却成功了。
阿德兰·史密斯寻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载体——中国塔,它既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又是经过几千年发展和演变的原型。所以,无论从文化角度,还是从结构角度,它无疑都是 “原创的”、“中国化”的。这为金茂追求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在同一个载体上达到完美统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众所周知,如果没有高科技的支持,塔的立意也许只是一纸空谈。在金茂大厦,高科技的设计已经成为物化的现实存在,这使得金茂的建筑立意得以实现和升华。以下是我们不得不顺便提到的:金茂这座摩天大楼,它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金茂的照明系统有8万套灯具;金茂有充足的新风量;金茂的内墙材料特别注重减少回声,避免噪音;金茂玻璃幕墙上的框架作了鳞化处理,以消除光污染;金茂的候梯时间不超过35s,直达办公楼各层,实现空中的连接。这一切都无疑使建筑师实现了通天塔的立意和构思。
建筑语言是无声的,犹如一本书,在我们静静地默读、细细地品味、反复地琢磨、冥冥地感悟之后,获得的方是顿悟、惊喜、叫绝。金茂正是这样一本好书,也许,等到下一次再读它的时候,又有另一番滋味……
·解读:金茂大厦的建筑文化 08/07/21
·方兴地产:110亿已收购金茂全部股权 08/07/21
·建筑与城:苏州文化中的地域建筑气质 08/07/17
·凯悦富力携手合作,打造重庆江北首个国际超五星级酒店 08/07/07
·清代古宅里的哲性探讨 08/07/03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