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说:“我们必须要回到我们的原点。”
2001 蒋晓松的献身
任志强赞过的人不多,2001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任志强赞过蒋晓松。作为在海南淘金浪潮中坚持留下来的蒋晓松把博鳌推向了世界,蒋晓松是2001年博鳌论坛必须记录的人物之一。
任志强赞蒋晓松的原话是:
博鳌这项目搞得真好,但一听蒋晓松说用了10年的时间,我感到遗憾。他真正是献身给这个事业了。
蒋晓松有过这样的回忆:
1997年7月28日那个不眠的夜晚,当时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应邀来博鳌访问,我们在博鳌水城专家楼彻夜长谈,两位前政要谈到亚太经合组织,谈到了达沃斯论坛、谈到了创建亚洲论坛的种种设想,这一夜的长谈成了点燃亚洲论坛创建及选址博鳌的火种。
这段回忆被蒋晓松在2001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轻松的一掩而过,他自我调侃说在海南潘石屹和冯仑是“失身”,而他却是“献身”。至于博鳌亚洲论坛的会址今天挣不挣钱已经不重要了,蒋晓松为海南留下了一个世界性的品牌。2001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由此多了一个值得尊敬的人物。
2002 两个军人的对话
2002年是王石第一次参加博鳌房地产论坛,对手是任志强。2001年淹没在冯仑与潘石屹回家的温馨中的任志强在2002年找到了可以有共同回忆的对手——王石。而2002年的论坛焦点精英对话的主题又恰恰是与二者均不相关的话题——财富。于是对财富的讨论演变成了王石与任志强互揭家底的对话。
王石和任志强都是军人出身,但王石只当过兵,退役时是班长,而任志强是营级军官转业的。后来我才知道任志强在军旅生涯中还干过炊事班,以至于他复员以后干的第一件买卖居然是卖煎饼。2002年任志强的华远已经和华润分家,不再是年薪700万的高级职业经理人了,他在2002年博鳌房地产论坛上的演讲就是关于华远股权变更的事情,我看了他演讲的速录稿,但还是看不懂其中的门道。2002年王石在万科依然是老大,而且从他发言的内容来看,王石的职业经理人还做得很滋润,更重要的是他还去爬珠穆朗玛峰、去下西洋。当时的王石几乎代表着一种理想的高级打工皇帝的生活状态。所以2002年的王石戏称自己赚得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少。
王石曾转述任志强曾经一段与他之间的比较:
人家问,你跟王石先生之间区别是什么?这样说吧,要用音乐来表示,他说,我呢,是进行曲。当、当……他这个王石啊!是小夜曲哈……哈……
此番精彩的家史引来了2002年博鳌房地产论坛上最为持久的笑声与掌声。
2003 骄傲的地产商
如果说2001年的冯仑、潘石屹、任志强,2002年的王石、任志强让博鳌房地产论坛迅速成为全国性品牌地产论坛的话,2003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则成了一场中国房地产界的盛世对话。
2003年,“121文件”拉开了新一轮的宏观调控的序幕。2003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些骄傲面目的中国地产大佬。
“把他们(中小企业)都给灭了。”潘石屹说。潘石屹在2003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很得意,其时,他在谋划上市。潘石屹说:“我说我得到美国上市,他说为什么呢?我说我到美国的交易所里面看了一下。美国交易所有一个钟,如当天谁要上市的话,谁就可以敲这个钟,如不上市的话,那只有国家元首如克林顿、江泽民、朱镕基等去了才可以敲这个钟,我说我就想敲这个钟,所以我就想着到美国上市。”
想想2007年,潘石屹为上市急得上火的时候,敲钟的心情已然没有了。但2003年,资本显然是谈论的重要话题,尤其是上市。
2004 悲情孙宏斌
孙宏斌是兴冲冲地参加2004年博鳌房地产论坛的,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博鳌房地产论坛,据说带了60多顺驰员工。但2004年孙宏斌在博鳌房地产论坛上的演讲是饱含激情的同时噙着眼泪完成的。
作为迄今为止,中国地产界最受争议的人物之一,关于孙宏斌的争议在2004年达到顶峰。王石现场调侃孙宏斌:“那所谓的‘黑马’,现在只能是熬着!”,而在孙提出当年销售120亿的时候王石完全不顾孙的面子,说人家是瞎说。
话题是由刘晓光引出的,作为嘉宾主持,对话一开始他就问:“孙总,你先说,宏观调控中你最难受的是什么?”以至于大家似乎都看准了孙宏斌手里没钱似的,深圳商报一位记者甚至问:“你也承认了你缺钱,你缺多少钱?如果让你向在座的几位的嘉宾借钱,你会找谁借钱?”的问题。
孙宏斌的感觉是,仿佛全博鳌都在和他作对,他流泪了。
2005 历史又回来了
“如果中国能够成功地防止房地产泡沫,中国的发展将成功一半。”樊纲在2005年博鳌房地产论坛上说。
他当时肯定没想到2007年的泡沫之后的中国地产界会是今天的境况。国内天灾人祸,境外经济危机。即便是国内的经济,温总理亦说一句:“是最困难的一年。”
樊纲还说:“你们还是中国最幸运的商人,其他行业赚钱更少,你们前两年赚的钱还可以让你们舒服的活下去。”
在中国做房地产实在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你自己会腾挪之术大约都是可以做房地产的。任志强在2004年博鳌房地产论坛的话没有错。
2006 市场化回归的渴望
2006博鳌房地产论坛上的那份“博鳌宣言”的最初起草者是北师大金融中心主任钟伟,而后《第一财经日报》秦朔主编等人参与了修改,但核心论调并未改变,其中最具震撼力的数据是市场化改革之后的人均居住面积的增长。
论坛开幕当天,聂梅生、张元端、潘石屹、易小迪、施永青、巴曙松、易宪容等人上台共同见证宣言。
宣言之后,潘石屹第一个走上了演讲台,他那写在黄纸上的演讲文稿又一次把市场化的论调拉向了高潮。
那是一系列至今都觉得有些荡气回肠的细节。
房地产有太多的江湖纷争,像是一锅煮烂了的稀粥,不断的沸腾翻滚,却又总是那些东西,有些无聊与无趣。各类批评用夹杂着现代学术符号的文革语言出现在各类媒体,谩骂充斥着网络,一些认真思考的讨论却难以得到重视,房地产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在宏观调控中越加艰难。
房地产市场化的路径错了吗?仅仅从内心的期待与渴望而言大多数人不可能期望回到市场化前的那个时代。
王小广说房地产调控是基本无效的,房价回归应寄托市场。2008年,他还说宏调无效吗?
2007 关于中国地产二十年
海德格尔说:“我们必须要回到我们的原点。”2007年,香港恒隆地产陈启宗先生首赴博鳌房地产论坛,随即引起轰动。此前我们专门对陈启宗进行过一次长达一天半的采访。
2007年8月19日凌晨,陈启宗先生、中国经营报谢红玲、潇湘晨报文洁与我们几乎是彻夜长谈。事实上大家都无法说清楚中国地产在经历了2007年之后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
谢红玲说她很幸运,她从事房地产行业的报道刚好是从2000年开始的,那时候中国新一轮的房地产行业发展刚刚开始。其实,我们有时候觉得自己也是幸运的,很少有人会从中国地产与宏观经济环境发展的历史的角度来考量中国地产行业的发展。
2007年,我们说中国地产二十年,要寻找中国地产业的未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基点在于我们发现房地产到了2007年集体疯狂的时候,必须要有危机感。于是巴曙松在论坛上引用那句他反复引用的话:“只有在潮水退却的时候,才知道谁没有穿泳裤。”
而在19日晚上,陈启宗先生不断地说:“面粉贵过面包,要出问题的。”北师大金融中心主任钟伟亦在论坛上说:土地为祸。潘石屹在论坛上呼吁要警惕,上市公司的市盈率过高了。
2007博鳌房地产论坛两个月未过,这些人的话逐一被印证,直至2008,关于拐点的喧嚣。
·迎接首府城市建设“十年巨变”新时期 08/07/14
·北辰实业获准发行17亿元公司债 08/07/14
·中国中铁高管购逾百万股公司股票 08/07/14
·深圳专题讨论贴 08/07/14
·美国欲注资3,000亿美元应对房地产萧条 08/07/1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