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兵:建设深圳的生力军
“没有工程兵,就没有深圳的今天。”这话说起来好像有些大,但事实确实如此。
1979年底,中央派出基建工程兵部队参加特区建设,1982年5月,奉国务院、中央军委之命,基建工程兵所属团(特皓公司)、16团(建业集团)、19团、302团、303团(越众集团)、304团(金众集团)等共2万基建工程兵南下参加特区建设,成为当时深圳十万建设大军中颇具战斗力的生力军。这支部队,建起了市政府大楼、红岭大厦、直升机场、电子大厦等一大批建筑。
1983年9月15日,基建工程兵就地改编为深圳市属施工企业。近期,由基建工程兵就地改编为深圳市属施工企业——长城集团和振业集团进行改制,成为深圳原基建工程兵成建制转业企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地产北伐:延伸南方成熟理念
在北伐的大军中,万科和中海算是最早来到北京拓展的广东知名房地产企业之一。万科开发了万科城市花园、万科星园和万科青青家园等北京著名楼盘;中海地产自1997年进入北京以来,迄今已开发了中海雅园、中海馥园、中海紫金苑等项目。
在深圳地产企业的带动下,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又一批深圳房产商相继北上,把规划和项目安插进京城的东西南北,渐成星火燎原之势。和十年前万科独闯京城相比,这批房产商在此番布局中表现出的自信更强,胆魄更大,资金也更充足。
直到目前,深军北伐的故事决非到此就要画上句号。深军北伐的意义在于它带来了整个南方的成熟的商业文化,包括它的人才和品牌、商业模式、服务体系等一系列成熟的市场化的理念。
3.土地按揭:土地政策成熟标志
2002年11月7日,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大工业区分局与建设银行深圳分行签署合作协议,为购买土地使用权的投资者提供支持和服务。
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容许土地受让者支付首期地价款之后即向其发放贷款,贷款资金一次性以企业名义划入国土部门的财政专户,企业则在3—5年的时间内每季偿还贷款资金。
这是国内首笔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的按揭贷款。这种按揭模式在取得成熟经验后,将向深圳所有受让土地使用权的企业推广,也标志着深圳的土地政策日益成熟。
土地按揭贷款是土地出让机制和金融创新的产物。其不但大大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困难,降低了使用土地的门槛,同时为政府及时、足额回收地价款提供了保障。
4.旅游地产:建筑与自然完美结合
1985年动工的深圳特区华侨城在建造时保留了原来所有的山丘、小溪以及湖泊等地形环境,所有的建筑都为环境让路,建筑都是随行地形,不能破坏环境。
这形成了今天华侨城的建筑如同从树木中长出来的风景,也引发了旅游地产的雏形。随后,华侨城近年开发的波托菲诺,成为旅游地产的楷模。
在成功开发波托菲诺、锦绣花园等一系列产品之后,华侨城地产也跟着飞速发展,也坚定了华侨城打造全国旅游主题地产第一品牌,并开始将这个品牌效应放大到全国的决心。
北京、上海、成都……都有了旅游地产的身影。华侨城旅游主题地产创新中国地产开发模式。
5.土地拍卖:土地使用制度的革命
1987年12月1日,深圳乃至中国的第一宗土地“拍卖”,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总经理骆锦星抢到了位于罗湖区布心路的8588平方米H409-4号宗地,兴建商住楼,被誉为中国土地使用制度上的第一次革命。这开启了新中国缔造后的第一次“土地革命”,也预示着新中国土地资本化探索之旅的开始。
动地第一槌,直接促成了宪法的修改,随着深圳土地使用权的有偿有期转让,国内第一次把土地由资源变为资产,作为商品可以买卖。从更深远意义看,其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深圳率先实行经营性土地的招拍挂,使得房地产市场全面建立,实现了土地的有效利用和土地价值的真实回归。
6.业主委员会:首个业主维权平台
1991年3月22日——这已是一个被写入中国物业管理教科书的日子——当天晚上7点30分,在天景花园4栋B座底层的管理处会议室,天景花园业主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委员会例会悄然召开,中国第一个业主委员会宣告成立。
天景花园业主委员会的尝试最终获得了政府主管部门的认可并加以借鉴,成为1994年颁布实行的《深圳市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随后的全国各地陆续通过的物业管理条例,都吸收了这一模式,成为物业管理法规的重要内容。
在稍后的几年内,深圳业主委员会的数量开始迅速增加,业主委员会开始在大大小小的楼盘内陆续出现,据保守估计,目前已达到600多家。
7.住交会:中国地产第一展
1987年深圳市房屋交易所成立,1992年深圳市首届商品房展销会举办,1998年在“五一”和“十一”举办的两届展会,分别命名为春交会和秋交会,确定房交会春秋模式。
2000年举办深圳房地产(香港)展销会,2002年将单纯的房地产交易会延伸为住宅建材展,2004年经国家建设部批准,深圳秋交会与中国住博会联合举办,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地产第一展!
短短13载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在中国实现城市化进程的巨大变局中,地产业将迎来更为恢弘壮丽的发展机遇,而刚刚走出蒙昧状态的中国房展业也将创造无数个壮怀激烈动人心魄的历史时刻。
深圳房交会才刚刚踏上征程,一幕波澜壮阔的大剧即将续演。
8.物业管理:打造服务“全国标准”
1981年3月10日,由深圳市编制委员会下发的“深编字【1981】6号”文件宣告了中国内地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现名深圳市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诞生。
这就是中国内地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这是为适应深圳第一个涉外商品房住宅区——东湖南苑小区业主对居住环境、管理服务的要求,深圳借鉴香港的物业管理经验而成立的,它将对东湖丽苑小区实行有偿服务、综合管理。1983年,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对特区内第一栋涉外商品写字楼大厦——国际商业大厦实施物业管理。
1985年,深圳市鹏基工业区管理服务公司对工业区实施物业管理。作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产物,物业管理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勃勃生机。深圳的物业管理经验,随着大批物业管理企业走向全国,其物管模式几乎成了“全国标准”。1996年,为进一步培育市场体制,深圳市住宅局首次进行物业管理公开招投标,重新选聘鹿丹村物业管理单位,短短7天时间,全市就有60多家物业公司索取资料,15家公司正式报名投标。万科物业管理公司中标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使鹿丹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民交口称赞。
鹿丹村招标在物业管理行业的反响是强烈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促动了开发商,如果开发的物业配套设施不齐,质量不好,管理不善,将直接影响开发商的信誉;它震动了物业管理企业,使物业管理公司有了危机感、紧迫感。鹿丹村物业管理的招标推动了物业管理公司苦练内功,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增强了业主的主人翁意识,使业主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9.招投标:市场体制最佳体现
1996年,为进一步培育市场体制,深圳市住宅局首次进行物业管理公开招投标,重新选聘鹿丹村物业管理单位,短短7天时间,全市就有60多家物业公司索取资料,15家公司正式报名投标。万科物业管理公司中标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使鹿丹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民交口称赞。
鹿丹村招标在物业管理行业的反响是强烈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促动了开发商,如果开发的物业配套设施不齐,质量不好,管理不善,将直接影响开发商的信誉;它震动了物业管理企业,使物业管理公司有了危机感、紧迫感。鹿丹村物业管理的招标推动了物业管理公司苦练内功,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增强了业主的主人翁意识,使业主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10.商品房:深圳“首吃螃蟹”
新中国从1949年建立到上世纪70年代末,住房制度实行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城镇住房建设由政府和企业直接投资,属国家或集体所有,职工住房实行低租金、高补贴为特征的实物分配制。
1980年,深圳东湖丽苑以补偿贸易的形式进行土地批租,首开先河,建成中国内地第一个商品房小区。
按照现在的观点来看,东湖丽苑还不能算是完全意义上的商品房,因为土地是政府划拨的,到后来的东晓花园的土地拍卖,才是真正的完全意义上的商品房。
但作为一个大胆的尝试,东湖丽苑的开发对深圳今后商品房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客观上的确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
记者评说:把伟大进行“提纯”
无可回避!深圳地产在中国地产史上绝对是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作为中国地产市场化最早试点的城市,中国地产起步的地方,深圳地产的无数个第一引领了中国地产的发展潮流,书写了无法替代的深圳地产风流史,是中国房产市场的“样品房”。
土地拍卖,直接促成了宪法的修改;土地按揭,也标志着深圳的土地政策日益成熟;物业管理,深圳模式成为全国物管企业标准;物业招投标,推动了物业管理公司市场化进程;住交会,名副其实的中国地产第一展;业主委员会,推广到全国的维护业主权益的模板;旅游地产,全国地产创新的典范;地产北伐,搅动北京地产大变局……
直到今天,再看这些“名词”,还是那么的震撼。深圳地产产生了太多如此响亮、能够影响全国的名词。也就是这些名词,成了深圳地产发展最精练的表达,完美地表现了深圳地产的整体形象和发展历史。
·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东部增速最低 08/07/13
·书评:巴林银行“掘墓人”的灵魂救赎 08/07/13
·奥运后北京住宅市场探讨 08/07/13
·深圳地铁避让“公务员村”强拆小区围墙遭质疑 08/07/13
·标杆:广州珠江新城东塔或高于西塔 08/07/13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