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楼市是承接资金最大的两个市场,连它们都缺乏资金,甚至有部分热钱还从这两个市场撤出,那么,热钱都跑到哪里去了呢?
作为一名券商宏观经济分析师,老蒋对前不久公布的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很是敏感:在到位资金上,利用外资是唯一没有增长的,前5月竟然下降了3.5%!
“这与外商直接投资异常高增长的情况相差太远了!”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到了428亿美元,同比增长近55%。老蒋认为,这两个数据之间的背离走势表明,相当部分外商直接投资并未进入实体领域,而是经过乔装之后转成了热钱。
老蒋整理的一份资料显示,2005年就有热钱开始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渠道流入国内,到2007年这一规模已经相当高了。
汇改以来,老蒋就“盯”上了热钱。毕竟,热钱对国内投资市场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其实,通过贸易渠道进入的热钱更多。”他认为,从2005年开始我国贸易顺差大幅上涨就不正常,因为在此期间我国的贸易结构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这与通过贸易渠道进入的热钱有很大关联。
今年热钱流入增加之快让老蒋有些吃惊。“用外汇储备总量减去顺差与外商投资,粗略估算,今年流入的热钱平均每月大约为350亿美元。”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约为150亿美元。今年热钱流入的规模较去年放大了一倍以上。“我们作过测算,截至目前,流入的热钱总规模应该在6000亿美元左右。”他说。
让老蒋感到纳闷的是,如此大规模的热钱流入理应使得国内流动性非常充足。可是,今年以来的股市、楼市均资金吃紧:股市大幅下挫,从五千多点一口气跌到了三千点以下;全国各地楼市价跌量减。
股市、楼市是承接资金最大的两个市场,连它们都缺乏资金,甚至有部分热钱还从这两个市场撤出,那么,热钱都跑到哪里去了呢?
在对5月份的众多数据进行分析之后,老蒋注意到,5月份广义货币M2的增速与存款增速显示出了较高的相关性。截至5月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9.64%,比4月末高1.95个百分点。同时,M2余额同比增长18.07%,增幅比4月末高1.13个百分点。显然,这两个指标是高度相关的。而在前两年,这两个指标甚至还是背离的。
“这实际上反映了热钱流入的领域发生了变化。由于前两年热钱主要进了股市,这部分货币不计入人民币存款,因此,当时存款增速与M2一直是相背离的。如今,热钱主要进入银行系统了,统计上就要计入M2与人民币存款,因而自然就同时推高了M2增速与人民币存款增速。”他说。
进一步研究,老蒋还发现:第一,居民储蓄存款发生异动。今年定期储蓄存款直线上升,月均增加额超过3000亿元。“今年国内的CPI一直高企,实际利率为负,储蓄就是负收益,储蓄存款的不降反升表明新增储蓄大量是在套利,热钱藏身其中的可能性最大。”老蒋说。巧合的是,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长的拐点出现在去年12月份,当月在美联储连续降息后美元利率开始低于人民币利率。
第二,今年4、5月份企业存款增加量超过了居民存款增加量,而这在以往很少见。以5月份为例,企业存款增加了约3900亿元,居民存款增加量不到2400亿元。这表明,通过贸易渠道进入的热钱存在了银行里。
此外,今年的存款与贷款的变化也出现了“不合拍”。数据显示,5月份,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幅较上个月提高了1.95个百分点,但各项贷款同比增幅却基本持平。凭借多年的研究经验,老蒋认为,这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原始存款规模比较大,其中的相当部分应该就是热钱。
如热钱确实是大规模流入了银行,但据此就认为银行的流动性非常充足,这当然是一种想当然的推测。老蒋用3月底的一个数据说明这一点:3月底,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2%,比去年底时甚至还降低了1.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为1.5%,股份制商业银行更是仅为1.3%。显然,银行的流动性仍然相当紧张。
如果考虑到6月初央行又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那么,目前银行的流动性可能更加不乐观了。根据央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推算,此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将回收金融机构约4200亿元资金。若加上前几次上调回收的资金,央行通过存款准备金就从银行回收了超过1万亿元的流动性。
粗略对比一下:以今年每月流入热钱350亿美元来测算,相当于每月增加约2400亿人民币基础货币,前6个月总量为14400亿元。这意味着,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就将热钱所释放的流动性回收了70%,再考虑到央票发行等手段的运用,银行的流动性过剩即便还有,也是很有限了。这样一来,热钱所导致的流动性增加最终还是回到央行手里了。
在老蒋看来,国内现在面临的是流动性过剩与资金短缺同时存在的尴尬:大规模热钱确实在不断流入,流动性泛滥,但最终结果却是使央行资金充裕;与此同时,银行资金紧张,楼市资金紧张,股市资金紧张,企业资金紧张。“因此,严格意义上讲,现在所谓流动性过剩其实是个伪命题。”他说。
·上海住宅成交均价创新高 楼市仍未回暖 08/06/24
·第一太平:下半年深圳写字物业将保持增长 08/06/23
·黎明楷:京沪房价仍在“温柔地上涨” 08/06/23
·汶川大地震 震动中国楼市 08/06/23
·三亚晨报:新锐观点透析楼市走势 08/06/23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