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市中,股指震来荡去,失去了赚钱效应的市场多少有些无聊。但是国资委和旗下上市公司此时却没闲着,资产重组和整体上市之风大有东山再起的势头,或许能给下半年的市场带来诸多亮点。
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日前终于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引发了一场备受关注的重组,国内电信业行业生态就此改变。5月8日,长江电力因筹划集团整体上市停牌;此外,军工行业一航和二航重组方案也初步确定……这一切都暗示着央企整合进程在加快。
央企层面如此,地方国资也在行动。短短数天之内,上海广电集团、上海水产集团、上汽集团、上海华谊集团、上海外高桥集团纷纷宣布将优质资产注入相关上市公司,预示着上海国资整合也悄然提速。
在证监会层面,近期接连出台一系列文件规范重组问题,比如《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等,为资产重组铺石垫路。有关政府部门在加快推进行业内整合,资本市场及主管部门也态度积极。而大部制改革更是在人事和管理体系上扫清了行业整合障碍。
为何选在此时重启央企整合?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程伟庆指出:首先是目前重组成本低,多数公司股价已经基本合理;第二是可以优化上市公司,提高其经济效益。另外,通过注资,可以舒缓市场资金压力,也是对抗“大小非”的手段之一。
当然,对央企而言,意义远不止于此。
作为央企大管家,国资委的态度早就明确。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不止一次提出,到2010年培育出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目标时间距今两年不到,时间已经不多,加快推进是题中之义。
另一方面,国资委不同领导在不同场合都曾经提到过,央企如果做不到行业前三,将被强制重组。这给了广大央企做大做强的充分动力。而做大做强需要资本,进一步证券化便成为重要途径。比如正在推进整体上市的攀钢集团,某种程度上也是试图通过上市避免被边缘化的命运,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央企通过IPO或资产注入式整体上市将有利于公司运营效率的提高、减少资产分置和关联性利益输送,为中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石。
对于资本市场,央企内部和外部整合意味着一场巨大的财富盛宴。中国船舶整体上市带来的巨大财富效应相信很多人还记忆犹新。资料显示,在上市公司外,央企的资产质量上乘且规模巨大。157家央企广泛分布在30多个不同行业,且绝大部分有很强的行业代表性。而在资本市场上,占到全部上市公司数量1/6的央企下属上市公司,市值却占到市场的1/4以上,利润和收入占到1/3以上。从盈利能力上看,央企的资产规模只是全部A股的60%,却创造了2倍于A股的利润:资产周转率和毛利率的提高,三费占比的下降,使得国有企业的ROE(净资产收益率)高于A股并且连年攀升。
未来12个月,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将再次成为股票市场热点。
“要在今年有超额收益,必须抓住央企资产重组尤其是整体上市带来的机会。”不止一位明星基金经理如此对记者表示。
50几家大型骨干央企显然将成为未来央企整合的主力军。他们多属于国家明确控制的7大行业,如航天军工、石油石化、民航、航运、电信、煤炭、电网电力,以及一些支柱产业(建筑)和高新技术产业(信息技术行业为主)的重要骨干企业。一条投资路线图自然浮现。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经验告诉我们,证券市场上的资产重组一贯鱼龙混杂,投资者必须擦亮眼睛。监管层近期连续出台重组新规,对重组的停牌时间、信息披露和保密、及时提交重组预案等做出更加详尽和细致的规定,显然也是在未雨绸缪。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