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转型规划意味着壹基金的专业化、国际化。它本身就征求了很多专家义工的意见,包括一些公益学者、NGO组织领导、企业家。周惟彦打前站,先去见人,然后李连杰再北京上海到处飞,一个一个专家来落实。“最高峰的时候,我一天见了十几个人,企业家和专家各占一半。上有8、90岁的老人,下有刚创业踌躇满志的年轻人。有身价几百亿的富豪,也有白领。”周惟彦说,“我问他们,你们觉得壹基金的问题在哪里?就有很多人说,我不知道你们到底在做什么。这的确是我们的一个问题——我们走得太快,还一直在变,没法一下子让人知道我们在做什么。”
在发布会的现场,来了壹基金的第一批专家义工,一共50人。这里头有些咱们的熟面孔:王中军、张醒生、朱新礼、地球村创始人廖晓义、公益律师梁枫……李连杰在面对他们的时候把姿态放得很低。他双手合十地走进来,对着每一个人鞠躬作揖。“我梦想太大,老想着全地球的事,这些事要我一个人做,不出三年准累死。再说我就一个小学生的文化水平,有专家给了我三本公益的书,我看没几页就放下了——我再怎么学也不可能比他们更懂,所以不如他们来帮我。”
最有价值的建议来自一些企业家。“有的企业家说,你们很辛苦,一个个志愿者去做执行,但这不是你们的强项。可以成功,但可能要花三年,三年里可能就错失了一些时机。你们应该做上游,把操作性的具体东西去掉。他们问,你们为什么不做平台出来呢?我们其实也有这个想法,但是觉得没有READY,想过一年之后再去做博鳌论坛这样的事情。这下大家都对我们有信心,为什么不去做?”
4月1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新闻发布会上,李连杰和龙永图宣布将共同创建“国际公益慈善论坛”,计划每年12月在北京举办,“试图搭建中国公益组织和世界主流经济组织、国际公益组织、民间草根组织的对话。”
“说白点,这论坛就是个婚姻介绍所。再说白点,就是个广交会。”李连杰说,“中国的草根NGO有30万,也有人说是80万,非公募的慈善基金组织则有1400个,我们等于从这些里边选出行业标兵,选出那些最有功信力、专业度、透明度和可持续性的公益组织——然后,让他们自个谈去。”
这要算是一年来李连杰最得意的一个创意了。去年他见了哈佛大学的教授,然后哈佛大学表示有意设立一个专项来研究壹基金的模式,因为美国人觉得这模式没有先例。“美国的慈善基金都是鸡生蛋,能投资增值。我们的基金是怎么在没有鸡的情况下,不停地生蛋,再把蛋合理地回馈给社会。给谁才算合理?如何合同化?我最担心的,是你做好事反倒养出一帮专业的要饭者。所以必须推动一些结构性的改变。”
李连杰的成长
在发布会上,大家几乎算是头一回见到了他的女儿JANET。一个8岁的小女孩,瘦,看上去不像个千金,倒像个北京小丫头片子。李连杰跟她说话的时候,把腰弯到90度,手掌摸着她的头,眼睛里有光。李连杰和他女儿的交流看上去充满了仪式感。当年他和女儿一起从海啸里走了出来,经历过那次象征性的死亡,40岁前的李连杰已经消失了,一切从头开始。他从未认真跟女儿解释过他的慈善事业,虽然他说这是他的生命。“我不知道她懂什么,我不知道我8岁的时候懂什么。”
当初为了创业壹基金,李连杰请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做过一份市场调查报告。一年后,在他看来,一切正按照这份蓝图在走,不过,“软件上需要升级了,从1G扩容到2G。”“其实你看到壹基金的成长,离满一年还就差两天。壹基金才刚刚站起来。我必须一步一步来,头一年,我建立一个团队,让全世界老百姓知道有壹基金这么个事,就算结束了。”
李连杰承认,自己对于慈善的理解和很多人不一样——他要的不是点对点的慈善。“如果只做单一点对点的慈善,一个月内,我一定可以说服身边的朋友拿出一个亿来,然后给个奖状,他就走了。不是,慈善在我心目中是个工业,这种工业要建立的是整个制度和规则。我非常冷静地考虑,整个公益事业要怎么样变成一个企业化的事业,把它的产业结构打通,把它的生产链建立起来,让它合理地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循环运作起来。”
去年见了三次李连杰,他从未像现在这样,一口一个“产业结构”,一口一个“慈善工业”。他还说:“在我心目中,慈善就是一个工业,每个一块钱都是我的股东。壹基金就是一手做融资,一手推动公益价值观。”
去年底他来参加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中午吃饭的时候他就坐在马云身边,后来他还听了项兵的“站在月亮看地球”的演讲,从此常把这话挂嘴边。他承认企业家对他的事业的影响:“这些东西他们都比我懂,不用解释。比如说,壹基金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李连杰的一个BELIEF——这个我本来也知道,但是很模糊,跟他们一谈,我就清晰了。”
去年在横店片场见到李连杰的时候,他一身米白袈裟,正和成龙拍摄那场双J庙宇对决的戏。电影里的打斗没有输赢、难分高下。李连杰管成龙叫大哥,成龙管他叫李老板。不过他可能觉得这老板有点奇怪。“成龙老说,你怎么老在看书啊?我玩滑板车你在看书,我打个苍蝇一回头,你还是在看书。”
去年还见过李连杰的合作者、中国红十字总会的工作人员王舒侬。这回的发布会她也来了,坐在最后一排。她跟李连杰说,你怎么变了,我觉得你又成长了。李连杰说,对呀,我不学习不成长怎么行——我的梦想就在这里:中国改革开放用三十年的时间走完人家一百年的路,我老想中国慈善怎么也用三十年走完人家一百年的路。
至于那些奔波和营役,都是不重要的。他手上还是戴着去年那串墨绿色的蜜蜡佛珠。这样的东西,有人只当装饰,“有人则不断在提醒自己,你是一个要离苦得乐的人。”
有人问起,当年你和邓小平那些伟人的交往到底是怎样的。他的回答避实就虚,但是让我非常满意。他说:“这个世界有很多故事是永远不会被人知道的。有些历史就是历史,永远不会讲,那就是游戏的规则。”
这话听起来叫人琢磨——我到底和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对话?他只是一个撞了大运、然后想要摆脱无聊的明星吗?还是一个被命运青睐、捉弄,最后试图摆脱命运的左右的凡人?最后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叫人豪气顿生:“别人说什么我都能理解,但是我,我要走我自己想走的路。”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