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建筑以碉楼、石砌房、索桥、栈道和水利筑堰等最著名。
曾发了学校建筑不是禁锢学生的刑具的博文表示我对羌寨的担忧,而我觉得它们会无事。16日我有把文章中羌寨部分抽出来,题为但愿羌寨无事,看到最新消息说的果然如此,可见羌族很牛。
今天我和前四天一样没出门,一边看网上新闻,一边在研究羌族建筑,汶川是羌族居住最多的地方,现在出现在我们的各个媒体上的新闻都是汶川县城和镇,没有一条新闻是关于羌族村落的报道,好象那些羌寨不存在一样。
羌族大都居住在山上,我今天给一位艺术家熊文韵打电话,本来是问平安,因为她是重庆人,一问才知道,她16岁就到汶川县师范学校上学到18岁。1999年她为了彩虹行动艺术再次回到汶川县,并上山拜访羌寨人,因为都是山路,她们爬了三个小时才上去.和他们交谈,并制作了作品拍照,熊正在修理就年前的照片作品,准备参加一家画廊不久将举办的义卖展,她要展出的就是那些羌宅。
四年前我在一家建筑书店中偶然发现一本书中国羌族建筑,我喜出望外,立刻买了下来.我为在那样陡峭的山上有那么威严的碉楼和山寨而震惊,于是回来就给建筑师的朋友打电话,没想到研究聚落的王畇早就去看过.我就下了决心,一定要去考察一番,没想到我还没去,汶川县的名字就随着恶耗来到我的眼前。
我看救灾的重点都在县城,而如原始聚落的羌寨却无人问津,但我为他们的平安祈祷,在研究中我发现,羌寨有许多用石块砌成的村寨,官寨,碉楼和民宅都非常坚固,特征是相互咬在一起,墙面呈坡状,特别是寨中防御用的碉楼,可以说是羌寨中的高层建筑,从平面上看多呈六角,八角和多达十二角,这些角不是简单的几何型,而是角都特别翘出来,就好象是建筑物主体上的筋,显然是起加固作用。从建筑上可以看到羌族人的智慧和强悍。
桃坪羌寨有石块掉落
记者昨天连线一名正在理县的朋友,她看到的桃坪羌寨矗立的羌寨碉楼并没有发生垮塌,但几十米高的羌寨墙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并有石块掉落。另一理县著名景点甘堡藏寨的房屋损坏严重,“即使是没有垮塌的也无法居住了。”
羌寨碉楼
羌族建筑以碉楼、石砌房、索桥、栈道和水利筑堰等最著名。
羌语称碉楼为“邛笼”。早在2000年前《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冉駹人,“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碉楼有四角、六角、八角几种形式。有的高达十三四层。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墙基深1.35米,以石片砌成。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而向上稍倾斜。修建时不绘图、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建筑稳固牢靠,经久不衰。1988年在四川省北川县羌族乡永安村发现的一处明代古城堡遗址“永平堡”,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仍保存完好。
·不倒的羌寨碉楼 08/05/21
·汶川地震灾情播报(5.15) 08/05/16
·故宫向东,故宫向西 08/05/06
·胡舒立与市场论的贫困 08/04/06
·“房奴”频频成为被告 房贷违约敲响警钟 08/02/0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