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集市、市场,它们在中国商业中是有着渊源的。
我们经常以为,中国商业市场的主要形态是百货公司,是品牌产品。在大城市里越久,越相信陌生人经济,所处的消费层次越高,这种错觉也越明显。
五一期间回故乡的县城,再次深刻感受到的印象是:百货公司在县城这样的市场早已经是过去时,它早被独特的集市型超市形态所去掉,这类超市,销售范围从日用品到食品、从衣服到家电,几乎无所不包。这类消费形态其实不仅仅出现在县城这样的市场,大城市里面家乐福、沃尔玛的胜利正是类似的现象。在北京,百货公司形态正逐渐被挤向消费市场的最高端。
近些日,在北京住处附近一新商业物业开张,它开的是这样两个市场:女人街和茶叶城。这让人联想起,在北京,这类的市场火的很多,前者比如动物园服装市场,后者比如马连道茶城,或者更受关注的,中关村电子市场。像家具建材这类东西,人们主要的购买地也是建材市场。我们也可以看到,遍城都是的手机店、国美苏宁电器店,其实是更接近于动物园服装市场,而非百货公司。我们不妨自问一句:购买计算机类消费电子产品,我们会选择专门店吗?北京有专卖店可选择吗?
以上,(大而全的)超市、(面向消费者的)集市、(带有集散功能的)市场,可能依然是中国消费商业的主要形态。它们看起来不那么美、高雅、现代,但这是现实。在互联网上,也可能是基于同样的原因,超市、集市、市场类的电子商务更容易获得网民的认可,红孩子、京东商城是超市,淘宝是集市,阿里巴巴可算是市场。
超市、集市、市场,它们在中国商业中是有着渊源的。城市的百货公司(农村的供销社)这个形态虽然在建国后几十年因限制个人商业行为以及后来打击投机倒把而发展起来,并且被但现在超市、集市、市场正回到自己的位置。
在探讨明代的商业与文化的《纵乐的困惑》中,卜正民(Timothy Brook)记录了当时南京的市场:“1395年的南京地方志列出13个。市中心的大市场式经营各类商品的总市场,那些分布于城门外的市场则各有分工。买应季水果,要到三山街市;买鱼和菜蔬,到洪武门的新桥市或北门桥市;买衣料、茶、盐、纸张,到清凉门外的市场;买竹子,到聚宝门外的来宾街市;买木炭,到金川门外的龙江市;买粮食,到西南郊的江东市;买盖房子的木料,到西北角仪凤门外的河边市场。”
·资产大换血 阳光发展路欲何方? 08/05/12
·S*ST物业出租两商业房产与天虹商场 08/05/12
·上海房贷萎缩 仍要从紧 08/05/12
·地产大亨的新经济冒险 08/05/12
·中国的集市 08/05/12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