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十年来中国国家元首对东邻的首访,原定于日本”樱花盛开时节”的行程一波三折,虽花季已过但终尘埃落定。
5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即将对日本展开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此系十年来中国国家元首对东邻的首访。因年初毒饺事件等偶发因素的影响,原定于日本”樱花盛开时节”的访日行程一波三折,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虽然花季已过,但访问终于尘埃落定。
短短一年的时间,中日关系又经历了一番跌宕起伏,在扶桑烂漫的樱花刚刚凋谢的时候,再次迎来了戏剧性转机:去年4月,继安倍晋三前首相的”破冰”之后,温家宝总理对日本的”融冰”之访,使两国”战略互惠关系”升级;接着,于岁暮年关访华的福田康夫首相在北京大学,一声”春天来了,福(田)到了”,让两国关系跨越乍暖还寒的过渡地带,提前入春。然而,仿佛刻意诠释两国关系的命途多舛,年初的毒饺事件,使中日关系骤然降温;随后的围绕拉萨事件及奥运圣火接力中出现的混乱,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舆论对中国的指责,再次凸显了两国之间互信缺失的不如意现状,中日关系再度被置于严峻考验之中。在这种困难重重的凝重氛围下,胡锦涛即将启程。
按照去年底中国领导人与福田首相的约定,今年本来是中日关系的”飞跃之年”。因一系列偶发因素的影响,两国关系依然在为前一段的停滞而补课,”跳级”的安排不得不继续向后延宕。但是,今年不仅是北京”奥运元年”,而且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3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年份。在这个重要时刻,中国领导人重访东邻,这个曾为邻国的改革开放做出最大、最及时、最有效支援的国度,重温30年前曾使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深受启迪的国际经验,并亲自见证邻国在21世纪的深刻转型,着眼于奥运之年,乃至在接下来的”后奥运”年代,不断强化”战略互惠”纽带,谋求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意义可谓重大、深远。对此,中日双方早已达成高度共识。
不容否认,中日关系正面临巨大的困局,有些矛盾甚至是结构性的,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不仅是由于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而且是历史,特别是战后60余年的历史投影、遗留的结果。同时,两个国家都经历着战后以来、面向21世纪的最深刻的转型,那种时而相互吸引、时而相互排斥,时而协力合作、时而角力博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动态变化过程,不但会在两国国民心理上造成震荡、落差,引发局部物理性摩擦的可能性也未必不存在。毕竟,一边是已稳坐40年的经济大国,一边是近年崛起、却有着庞大身躯的”新兴”大国,东北亚的历史、政治地图为两强相对的构图所改变的状况无论对谁来说,都是”初体验”。两个处于同一个”场”,并剧烈变动中的物理对象,在经过最初的”谐振”,建立起新的动态平衡之前,适度的震荡持续一定时间,不仅不奇怪,而且应该说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正常现象。关键的一点,是如何控制其”谐振”的振幅,使其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窄幅震荡的范畴。
为此,当务之急是构筑、完善两国关系的危机管理机制,使通常随机发生的震荡所产生的能量能安全释放,避免积聚成引发更大”谐振”的震源。这方面,不乏惨痛的教训。远的不提,3年前发生于京、沪等地的反日大游行,虽事出有因,但究竟是否无可规避,值得检讨;最近的毒饺事件,更典型,明明是一起偶发的反社会性刑事犯罪,何以硬是酿成了影响两国食品、粮食贸易,乃至预期中的首脑峰会都为之而延期的重大事件?在战略互信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危机共管机制的有无及完善与否,至为重要。因为,无论我们的战略思维多么深文周纳,也无法预测未来所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为防患未然计,退而结网之功不仅必要,而且必须。
邓公小平尝言,中日关系有许多话说,但概括起来就一句话: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这是中国的长期国策,”这件事超过了我们之间一切问题的重要性。”。今年樱花谢了,明年还会再开。关键的问题是,要让自然的樱花开放在中日两国人民的心中,而且永远开放。
·胡锦涛访日,期冀樱花再开 08/05/05
·书评:记忆的红皮书 08/05/04
·龙与熊 中国经济为什么被俄罗斯迅速超越? 08/05/03
·奥运风云起落但求平常心 08/04/30
·自由贸易区走向与海南未来 08/04/27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