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证综合指数跌至近三千点“心理关口”之际,中国证监会在周日晚突然公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对备受市场指责为拖低股市的股改限售股解禁进行规范,这项政策出台,被股市解读为政府终于出手救市,故此昨天A股早段造好,但最终收市仍然下跌,反映新措施“救市”作用有限。
中国证监在周日的公告,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大小非解禁”问题;“大小非”是指大额和小额限售非流通股;解禁的意思,是允许上市流通,大小非解禁,就是原来限售的非流通股允许上市。至于“大非”,指的是大规模的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百分之五以上;“小非”指的是小规模的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百分之五以下。
中国证监在二○○五年四月二十九日启动股权分置改革,截至二○○八年四月八日,深沪两个市场共有一千二百六十多家上市公司完成股改工作,完成股改市值达到十二点七万多亿元(人民币.下同)。在“大小非”解禁前夕,不少市场人士对股票供应量在短时间内急增,担心对股市造成压力,而当时沪股综合指数大约在一千八百点左右徘徊。不过,市场的担心并没有出现,二○○六年六月十九日,作为股改第一股的三一重工其一千余万股的股改限售股率先解禁,其中一名股东象征式地抛售了一百股,但市场反应奇佳,股价迅速飙升,其它公司于是纷纷效尤,股东大量减持,但股价同样没有受影响,其中以内地股坛最为津津乐道的是中信证券和苏宁电器,它们在限售股股东大幅减持之下,股价依然一路上升,这种现象,是否反映如果市况好,公司业绩佳,即使解禁股份流出市场,股市仍然有足够的吸纳能力。
有分析认为,限售股解禁初期由于规模有限,真正减持的数量也不会太大,较容易被市场吸收;据统计,在二○○七年三月之前,每月解禁数量不足五十亿股,解禁市值不足五百亿元,但是,即使在去年五月A股一次跌市—当时已有评论指“大小非解禁”导致股市疲不能兴,当时限售股解禁市值每月也不过一千多亿元,但当时深沪股市每日成交量已达二千亿元以上。
中国证监上周日的公告,为何对“救市”没有成效?细看公告内容,主要有二点:一是证监对限售股解禁“进行规范”,其“规范”方式,是预计未来一个月会出售的限售股、而数量超过该公司股份总数百分之一的,应通过证交所大宗交易系统转让;其次,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公司年报、半年报公告前三十日内,不得转让限售股。很明显,中国证监的公告并非完全禁止“大小非”流入股市,而是改变交易方式,大批出售非流通股的股东要透过大手交易系统出货;换言之,大手交易必须在大卖家和大买家之间进行,减少大量出货由小股民吸纳容易造成市况波动的后果,这种方式,最终不会减少股份供应量,解禁后出售的限售股仍然会流入市场。也许经过仔细解读之后,内地股民也明白中国证监公告的“原意”,而公告既没有限制“大小非”上市,意味股票供应不会减少,这显然算不上是利好消息,A股指数自然应声下跌。
在庞大的救市诉求之下,中国证监承受巨大压力,不可能充耳不闻;骤眼看来,证监的公告有限制“大小非”流通之意,但实际上并没有这种效果;如果中国证监真的一反过去股权分置时的决定,在面对股市不断下跌时立即“转軩”,肯定会重犯行政干预的老毛病;现在公告并没有侵犯或约束“大小非”转让的权利,但对大宗交易加以规范,并要求加强信息披露、打击内幕交易,这些措施有稳定市场的作用。中国政府坚守不以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市场的做法,是值得一赞的。
·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回顾 08/04/10
·浅析如何规范土地市场管理 08/03/25
·深港房产界全国政协委员场内场外激辩房价拐点 08/03/04
·华尔街日报称珠三角7000港企今年将停产 08/02/27
·中国货币政策的挑战和出路 08/02/1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