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所谓的“日耳曼尼亚”计划由希特勒御用建筑师阿尔伯特·施佩尔设计,计划中的“日耳曼尼亚”的南北交通干线叫做“光辉大街”。这条大街长8公里、宽120米。大街两旁将建有剧院、商店以及纳粹德国所有各部的办公大楼,包括一座新的参谋总部大楼、一座陆军元帅纪念堂、一座新的国会大厦。
沃尔冈·拉茨勒在畅销书《奢侈带来富足》中这样定义奢侈:“奢侈是一种整体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会认为是奢华的生活方式,大多由产品或服务决定。”
据说,人类追逐奢侈品的动机无非就是3个:作为贮藏财富的有效工具;对美的追求;显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最后一项的解说是这样的——“对于大多数物种来说,它们通过体型的大小来决定其地位。在人类社会中,地位不仅仅取决于体力,竞争是多方面的。”
二战期间,正当希特勒“春风得意”之时,他曾梦想在柏林打造一个“世界之都”,象征纳粹德国对全世界的统治,并将其命名为“日耳曼尼亚”。按照该计划,整个城市都用昂贵的大理石构筑,其中包括一座400米高、能容纳15万人的世界第一大会堂以及比巴黎凯旋门还高两倍的柏林凯旋门。然而,随着希特勒自杀、纳粹德国投降,“日耳曼尼亚”计划从此泡汤。
半个多世纪以来,希特勒的“日耳曼尼亚”计划一直被视为其野心和疯狂的象征,以至于被后人封存起来。直到近期,德国财政部长佩尔·施泰因布吕克才打破禁忌,在大屠杀纪念馆隔壁和希特勒碉堡附近展出“日耳曼尼亚”的几何模型。
当地档案馆副馆长卡尔·迪特迈尔说:“我们一直都在避免这种展览,防止误导公众。”然而,施泰因布吕克却表示:“我们在靠近(大屠杀)纪念馆的地方进行展览,是为了提醒人们:‘日耳曼尼亚’的建立是在对犹太人进行迫害的前提下进行的……”这个展览从2008年3月15日起对公众开放,展览将持续至年底。
而这个所谓的“日耳曼尼亚”计划是由希特勒御用建筑师阿尔伯特·施佩尔设计的,计划中的“日耳曼尼亚”的南北交通干线叫做“光辉大街”。这条大街长8公里、宽120米。大街两旁将建有剧院、商店以及纳粹德国所有各部的办公大楼,包括一座新的参谋总部大楼、一座陆军元帅纪念堂、一座新的国会大厦。
大街中央将建造一座新的德国“凯旋门”,高度是法国凯旋门的两倍,达100米。也许是巴黎的协和广场激发了希特勒和施佩尔的灵感,他们打算在“光辉大街”的中部修建一个能容纳百万观众的阿道夫·希特勒广场。此外,希特勒和施佩尔还设计了一座庞大的铜质圆顶大厦作为大会堂。该建筑以罗马万神殿为模型,高达400多米,能容纳15万人,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会堂。
施佩尔还为第三帝国总理府——“元首宫”制订了建筑计划,造价高达7.5亿英镑。元首宫原计划建在今天已是德国总理府的地块,占地面积比传说中的尼禄王金殿至少大一倍,仅走廊就长达500米,书房面积更达900平方米。而现任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办公室只有142平方米。为了实现这些规划,施佩尔制订了一项为期10年的建造方案。该项目的基础工程于1940年7月破土动工,圆顶大厦计划于1950年4月19日,即希特勒61岁生日的前一天全部竣工。
既然钟爱奢侈品,表现出来的当然不会只是“世界之都”。德国制片人英戈·黑尔姆2002年拍摄的一部纪录片透露了关于希特勒鲜为人知的一面:希特勒原来是个爱财如命的家伙。到1945年4月30日在柏林地下掩体自杀身亡的时候,他已经聚敛了很大一笔财富。
《纽约时报》报道说,47岁的纪录片制片人黑尔姆说,在公共场合,希特勒尽量表现得非常节俭,事实上,他非常热衷于奢华的生活方式,用自己聚敛的钱财和稿费、版权收入购买了大量的奢侈品。黑尔姆花费很大的精力研究希特勒,并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制作这部纪录片。他说:“希特勒一直认为自己是个被埋没的天才,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对自己的金钱、权力和社会地位十分在意。”
在一本书中,希特勒曾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一名为生活而在维也纳奔波的艺术家经历,并认为贫困让他十分难堪。历史学家伊恩·克肖说,这种感觉将有助于人们来理解希特勒对金钱和财富的渴望。
·帝国残梦 “日耳曼尼亚”往事 08/03/22
·双面尼日利亚 08/03/22
·纳粹建筑师的儿子——阿尔伯特·施佩尔 08/03/22
·杨军艇:广州没有品牌意识 08/03/22
·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08/03/22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